第(1/3)页 尹照棠拿起华星唱片跟忠和电子的合作书,眼神落在TVB股份出让协议的书封,满意地笑道:“邵生真系准备周全,识得大体。” 邵毅夫听见后生仔居高临下的评价,心头已不再觉得屈辱,握着中式手杖的右手,包着块无菌棉,深以为然的叹道:“TVB近期经营不善,折价出售,尹生肯定接手是件好事。” “接下来邵氏更好转型地产,多做建设。” 传媒业一直是受政治严重影响的行业,80年利孝和去世后,港岛利家直接出让股份,很大原因就是受中英谈判的政治风波影响。 利家害怕英方拿不下治权,选择落袋为安,仅剩一人持有百分之十的股权,占董事局一席。 同时,英资财团亦害怕政治风险,不敢接手,才轮到邵毅夫操盘。 当中方展现出胜券在握的姿态,大社梁漫平在座谈会点名,便是在发布最后通牒。 现在交出行业份额,仲是输诚的一种表现,还不知死活的捏在手里,TVB恐被摘牌清算。 出售TVB股权跟拖垮整个邵氏相比,孰轻孰重,显而易见。 尹照棠跷着二郎腿,品着咖啡,细看文件,出声问道:“邵生要转行地产,兴建物业了?” 第一轮中英谈判开始后,港岛地产就进入下跌通道,到84年更是腰斩,重大因素是英资洋行的撤退。 最有钱的鬼佬不敢买地,造成地产业的低迷,敢于在83年进入地产行业的人,客观上起到托市的作用。 80年代兴盛四大地产商,后世总被诟病,弊端众多,但唯独在权力过渡期内,用力托举住港岛经济。 有承接英资,提振经济的奇效,地产经济是一副猛药,是好是坏,得看会不会用。 邵毅夫面色和蔼,温言细语:“我在东南亚做地产很多年,游乐园,马戏场,院线生意都是地产的一种。” “我更想学包生,胡生,到国内投资一些酒店,基建业。” 尹照棠眼前一亮:“邵生又是成立教育基金,捐助国内,又是投资基建,将来大有可为。” “华星计划书改的太多,有点过了,像是忠和的子公司,冇必要啦,照之前那版来就得。” “TVB的股权我只先收百分之十,你我做一致行动人,TVB主席还是你,但是我要安排一个执行总裁。” 邵毅夫早已想过这个可能,爽快点头:“冇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