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敢于投机,肯定要承担涨跌。 不过,到达百亿后,不管是华资地产,还是英资地产,都已经慢慢收手。他们丰富的收地经验,已经断定价格见顶。 令人意外的是,直到此时,置地公司都没入场。 看来在丢失九龙仓后,怡和对华资的警惕心,已经达到顶点。 尹照棠把玩着茶杯,缓缓说道:“麻烦廖叔跟乡民们通个气,霍生的证券发行已经拿到批文。” “这口棺材是给鬼佬打的,叫乡民们不要入场。” 如果乡民们把丁权卖掉后,直接挥霍一空都还好,最后起码还有地方住,钱也是花在新界。 可要是有聪明人,把卖掉丁权的钱,拿去认购证券,等到泡沫戳破,钱就可能打水漂。 指望乡民们在下跌周期里,拿稳证券,等待长周期的反弹,最终获得收益。不如劝告乡民们放弃,省得头脑发热,搭上全套身家。 廖闰琛理解他的好意,颔首答道:“放心,我会严格约束。” “尽力就好。” 尹照棠道。 丁权风暴热度退潮,地产们手中攥着近十万个丁权,其中霍生三千个,恒地四千个,新世界八千个。 利氏家族五千个,太古集团一万个,余下分散在数百家地产公司手中,其中还有赶来的国际游资。 平均每一千个丁权,便足以盖一个高层住宅小区,十万个丁权真进行开发,新界将竖起一座座高楼。 但以新界山村兼工业区的面貌,资本不可能真把十万个丁权都开发。 霍兴堂置业在拿到批文后,正式在荃湾区立项,并开始发售证券,以荃湾丁权项目担保,认购证券者,可获得年百分之十的高额利息。 在经济发展浪潮中,地产行业,可带动百业,向来是经济强心剂,再配合证券融资,楼花等金融工具。 将迅速推快金钱的流速,每个人的预期收益都变高,每个人环节似乎都钱挣,连消费者都觉得挣到了。 构成一片欣欣向荣,百业昌盛的奇景。 随着霍氏的证券被投资机构抢口一空后,余下的地产公司陆续上马项目,发售证券,以恒地、新世界、太古集团、利氏家族的实力。 拿到批文,发售证券,简直不用太轻松。 证券筹集到的资金,再拿来收丁权,开发新项目,而盖项目的钱,则靠兜售楼花,由炒房客们买单。 作为地产金融链的最后一条,炒房客只有接盘侠的身份,仲有人以为自己也是投资者呢! 地产老板们则利用上下游公司,把钱套出去,享受着公司股票上涨的收入,打着融资的旗号抢钱。 1982年,丁权风暴的出现,令全港经济由阴转晴。 虽然,港府收不到丁权的差饷,但是带动的产业,亦令港府税收看涨,新任总督政绩斐然。 赛马会,沙田马场,俱乐部餐厅。 汇丰洋行总裁沈弼,穿着绿色的针织毛衫,将一件白色卫衣,绑在脖子上,正满脸笑容,跟太古洋行总裁柏利德聊天。 皇家马会十二人董事局,每个月都要对执行层开一次监管会议。会后,董事局成员会在专属餐厅聚会,联络感情。 两个洋行总裁碰面,不是聊女人,便是聊金钱,话题很快来到丁权证券。 只见柏利德叼着雪茄,手腕戴着百达翡丽钻表,十分自信问道:“沈总,汇丰在市场上扫了多少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