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某区,一座石桥上的护栏前。 此时两名警王正表情呆滞的站在案发现场,看着桥栏发呆。 肖牧到来时没有打扰他们,而是蹲在隔离带内。 隔离带? 人命案现场一般都会封锁,3-30天,看破案进度。 眼前的现场被保护的很好,重点之处也都被标记出来。 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都有勘查比对。 看了一圈,肖牧都得承认侦查人员做的已经很到位了。 “看出了什么?” 肖牧开口询问。 两名正在愣神的警王看向他,一人皱眉,“动作不对。” 另一名警王点头,“通过他的动作,七成不是自杀……很急!” 急什么? 但听到这话的肖牧双眼刹那一亮。 外行人可能不懂,但刑侦人员懂。 平日里,普通人可能不会注意到。 你的行为动作分为几十种状态。 比如走路。 心情不好、心情很好、睡眠不足、睡眠很足、累、或不累…… 光是这些状态下的行走就有无数种状态,只是普通人没注意。 比如一个身心疲惫太过劳累的人,步子绝对不会很快,很大。 明明是走直线路,且留下的鞋印也会呈现出很‘飘’的状态。 人们俗称的‘脚发软’,这是绝大多数疲惫状态下步度常态。 通过现场勘查。 两名警王“看”到一名很疲惫的警察从桥下走上来,走到案发地。 明明脚步很飘,但是到了案发地突然停顿。 这一点很好辨认。 人们在停下身体双脚鞋印会‘靠合在一起’。 再通过脚印分析,这名警察转身面对桥下。 所谓的‘急’,出现了。 这种急,是一种急切。 指这名警察的动作从‘常态’突然进入‘快速’。 通过桥栏上的种种迹象痕迹都说明了‘急’。 因为人在进入‘急切’状态后,动作一般很大,比常态大。 这位警察的两种状态切换过程,很异常。 因为当一个人从常态切换成急切,大多是出现突发情况。 如果是一个要自杀的人,哪怕是临时起意想要跳湖自杀。 也不至于‘急切’到如此程度吧? “董叔,你当时也看出来了吧?” 肖牧皱眉,转头看向董瑞城。 “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