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些困难,他都碰到过。 只是他很少跟江辉说自己碰到的具体困难。 但是伴随着局面的不断变化。 特别是去年开始,北极熊内部的各种动作频繁,到了今年就更加不用说了。 眼看着北极熊的负责人都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他觉得后续的发展,大概率就是会继续按照江辉之前跟自己交流的方向前进了。 所以这一次借着去深城考察的机会,他跟江辉再一次的好好交流了一下。 毕竟能够推测出局面发展,他也还有很多疑问想要跟江辉交流。 这个事情实在是太大了,印象太过于深远了。 “从美利坚对我们的态度变化,其实也可以看出来很多东西了。” “以前我们更美利坚是出于蜜月期,不管是想要从国际上面采购什么,几乎都能买到。” “双方在许多领域都展开了超出大家想象的合作。” “但是从去年开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想要从国际上采购一些先进的设备,已经变得非常困难。” “美利坚国内对于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其实也说明美利坚内部也认为北极熊已经不行了,自己的精力需要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了。” 江辉这么一说,朱建生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这些变化,他也是感受非常强烈的。 毕竟机械电子工业部下属的那么多工厂,很多都是需要从国外进口一些设备。 以前只要准备好了钱,想要从哪个地方采购设备都不是什么问题。 速度也是非常的快。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 有些直接就拒绝了。 有些也是迟迟没有回复,还要当局去审核。 这些东西,看来都是有迹可循的事情啊。 “你们集团最近招募了不少北极熊专家吧?” “如果可以的话,你们可以放开手脚来多招募一些。” “别说是几百人,就算是几千人,甚至几万人,我觉得都可以的。” ‘“这些专家想要离开北极熊,自然是奔着更好的待遇去的。” “受制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部委下属的工厂,不可能提供特别好的待遇。” “哪怕是可以提供,也只能有针对性的给一小部分专家提供好的待遇。” “这么一来,我们的吸引力就大幅度下降过来。” “这段时间,我们接触的一批专家,有好多都选择了去美利坚或者欧洲。” 朱建生这么一说,江辉立马就理解了。 后世北极熊倒下之后,美利坚绝对是从全方位来说都吃到了最多的红利。 大量的北极熊专家加入到美利坚,为它们的军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助力。 要知道,北极熊最拿得出手的东西就是军工产业了。 但是局面不行之后,许多军工厂的员工连吃饭都有问题了。 这怎么留得住人? 除了少部分意志非常坚定的人员,或者是没有路子的人员,其他技术人员估计走了有一半。 这个规模,还真不是几千几万,而是几十万人这种级别。 朱建生知道自己这边估计最多只能吸收几千人,甚至还不一定有希望搞定。 所以想着让江辉出马,多招募一些人才回来。 要不然这些人就都去美利坚了。 整个华夏,也就只有宝马汽车集团有这个实力招募大量的北极熊专家,还能提供很好的待遇了。 最关键的是也就只有宝马汽车集团有实力把这些专家利用起来。 让自己的投入能够转为利润。 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