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顾青山与李跃进的明争暗斗在江北省不是秘密,两位主官同时缺席他的上任仪式,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刻意留出的空间。 这是无声的表态:在滨州这块地界,暂时不会有人伸手干涉他的工作。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因为父亲沈振山的缘故。 “多谢高部长提醒。” 沈青云合上文件,放在膝头,认真的说道:“我会以工作为重。” 车过松花江大桥时,沈青云望着江面,阳光在冰面上折射出刺眼的光。 高长河忽然开口:“你父亲在滨州工作时,我刚进省委党校。那时候他常说,治市如治水,堵不如疏。” “他老人家确实常提滨州。” 沈青云的目光落在远处的烟囱上,那是滨州老工业区的标志:“他说这里的干部性子直,认实干不认虚功。” 高长河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转开话题:“滨州的经济增速去年全省倒数第三,工业转型卡了三年,棚户区改造欠账不少。你年轻,有冲劲是好事,但也要注意节奏。” 他从储物格里拿出瓶矿泉水,拧开时瓶盖发出轻响,对沈青云说道:“组织上把你放在这个位置,是希望看到变化,但不能出乱子。” 沈青云接过水,瓶身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小臂:“我明白,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三十分钟后,滨州市委大院的青砖门楼出现在视野里。 两尊石狮子蹲在门两侧,鬃毛上积着薄霜,门楼上方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沈青云注意到,院墙的爬山虎枯藤里藏着监控探头,新旧交替的痕迹像块补丁,透着这座城市的挣扎。 司机踩下刹车,车刚停稳,就见一群人从门里迎出来。 最前面的男人穿着藏青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正是滨州市长刘彦昌。 他身后跟着一群人,深色外套在寒风里微微晃动,像一排沉默的树。 “高部长,一路辛苦您了。” 刘彦昌一脸热情的对高长河说道 “都是分内工作。” 高长河与刘彦昌握手时,目光扫过后面的人群,随即说道:“这位是沈青云同志。” 沈青云这时候也已经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刘彦昌快步上前,双手握住他的手,掌心粗糙而温暖:“沈书记,欢迎到滨州来!我们盼星星盼月亮,可把您盼来了!”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浓重的滨州口音,眼角的皱纹挤成了沟壑:“我是刘彦昌,以后还请沈书记多指点。” “刘市长太客气了。” 沈青云回握他的手,指腹触到对方虎口处的厚茧,这是常年握笔的人才有的痕迹:“往后要靠大家一起努力。” 高长河笑了笑,对刘彦昌说道:“老刘,给青云同志介绍一下班子成员吧。” “好的。” 刘彦昌的手在空中划了个弧,马上开口说道::“这位是市委副书记卫仲河同志。” 站在第二位的男人往前一步,国字脸,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笑容温和却带着距离感:“沈书记好,我是卫仲河。早就听说您在华阳搞乡村振兴很有一套,滨州的农业也盼着您来指点迷津。” 沈青云注意到他的眼镜片有些反光,看不清眼底的神色:“过奖了,我还得向你请教滨州的情况。” “这位是常务副市长肖如水同志。” 刘彦昌指向个瘦高个,对方穿着黑色羽绒服,拉链拉到顶,只露出半张脸。 “沈书记。” 肖如水的声音很轻,握手时指尖冰凉,对沈青云说道:“市政府这边刚整理完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下午给您送过去?” “辛苦了。” 沈青云点头的时候,对方已经退回人群,眼神飘向别处,像是在琢磨什么心事。 “这位是宣传部长楚俊生同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