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吱啦~~喳喳喳喳……’ 大暑,六月十七,今年伏天为三十天,现在初伏第六天,此刻中午,天热,知了没完没了地叫唤。 试验田的小麦收完,玉米已经种上,离收获还早着呢! 不过大棚里单独种的已经能煮着吃了,包括花生、毛豆,正适合下酒。 “憨憨,空调晚上吹着咋不舒服?凉飕飕的。” 朱元璋在不是休沐与节气的日子里跑来下丘村,大臣们也跟来,天热,过来聚餐,顺便拿东西回家。 最近对外贸易比较好,就是欧洲那边地中海连红海的苏伊士运河给挖开了。 现在不叫苏伊士,这条河以前的朝代有过,后来填了,又挖,再填。 运输东西过去那边,要走一段陆路,现在到大明的夷人大多数是阿拉伯,即大食人。 但元朝的时候就打到过欧洲那边去,走陆路打。 由于运输有所需要,夷商和当地的部落头领、国王什么的就合力又挖开,工程量没有后世的时候大。 不需要走航母和几十万吨的货轮,只要能走海上贸易船便没问题。 死了多少奴隶夷人们自己都没个准确数字,朱元璋自然更不晓得,他也不在乎,反正没死他的大明百姓。 海路一通,往来便利,东西不愁卖咧! 加之工业蓬勃发展,内河水运采用大量蒸汽机船只,物流顺畅。 还未到六月底,半年报估算出来,上半年朝廷财政收入有两千余万贯,宫中收入一千六百余万贯。 照此发展,今年会有高于七千万贯的总收入。 目前正努力修粮仓,要存够九年粮,两湖地区机械化作业,确实给力。 玉米种子也分了一些给种冬小麦的地方,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方,安徽和江苏也有一部分。 东北那里没有,东北种春小麦,还未收呢!有条件的用抛秧的方式种水稻,反正都是种一茬。 要是春小麦接着种玉米,只能收青贮,等不到玉米成熟就霜降了。 做冰块的大冰箱有了,大空调跟着上马,六天前装上的,继续制造,再装其他地方,先给朱元璋装一台。 噪音比较大,不过没关系,离远了放,反正屋子大,远了就听不见动静了。 小型化的未生产,技术要求太高,做一个费很大的劲,不值得。 头一次吹空调,朱元璋冷了,他又想吹,又不愿意来回调温,以前吹风扇加冰块。 “被,蚕丝,柞蚕,填充,嗯!嘿嘿嘿嘿……” 朱闻天在那烤串儿,天热吃烤串儿、喝冰镇啤酒最舒服。 装啤酒的大桶用碎冰块给埋上,还嫌不够凉就往杯里加冰块。 听到朱元璋问,他才想起来空调被,下丘村没有装空调,准确地说是家里没装,大食堂装了,家里吹风扇,等再造出来再装在每户的楼里。 食堂无须盖空调被,他就忘了吹空调没有空调被确实会觉得冷。 东北地方的柞蚕如果先取的活蛹吃,就不能再好好缫丝,只能把丝弄下来团吧团吧当填充物。 有一种技术可以在取完活蛹后还能缫出来丝,就是设备要求达不到,基础工业差太多。 朱元璋:“……” “憨憨,你已经变成了正常人,不要总是最多三个字那样说话,还有啊!嘿嘿嘿要改。” 朱元璋提醒一声,你怎么天天装?上瘾了? “嗯嗯!嘿……”朱闻天点点头,差点没控制住,赶紧切换:“把制冷、制冰设备放在大船上比较好! 与原来阳光照射蒸馏海水的方法配合,出淡水速度更快。 加个小的风力发电机,慢慢吹着,电就不用非要接燃料发电机,反正大海上时间最不值钱。 之前提过,有的地方一辈子没见过冰,带着制冰的东西过去卖冰。 树袋熊先不要再往回送,没有吃的都饿死了,带回来的那些树叶解决不了长期问题,树袋熊等到明年再带,到时候桉树苗才能为其提供食物。 龙血岛那里必须控制住,与当地人搞好关系,反正他们人口少,又没什么战斗力。 那是人家大食人早知道的地方,埃及也知道,他们掌权的是法老。 不过由于航运方面不便利,他们往来一次比较麻烦。” 朱闻天说着澳大利亚与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情况,大明的水师胆子可大了,给出来大概的海图,他们就敢去。 按照时间估算,第二批前往美洲的队伍快回来了,他们去取橡胶,种的橡胶树还不能割胶,只能从那边拿。 第三批与第四批相继出发过去,他们负责寻找海上的岛屿,在那里打造基地,并与当地人搞好关系。 船队与第一次去的一样,带太医和药,这个才是收买人心和忽悠当地土著的好东西。 “能吃了吧?给咱两串儿。”朱元璋伸手要羊肉串。 铃儿端个托盘放上肉串给送到桌子上:“陛下吃大蒜吗?” “不吃,一嘴大蒜味儿,铃儿你这是……”朱元璋很没礼貌地看铃儿肚子。 他二儿媳妇都怀孕了,铃儿说的,结果铃儿自己这边没动静。 朱元璋还等着高人的孩子出生呢!莫非有什么……病? “憨憨哥说我是劳碌命,再等两年要孩子,现在多学知识,不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