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王卫国把家里所有的钱都收拢到一起,数了数,一共九十块三毛五。 “青青,你跟爷爷收拾一下,咱们现在就去城里,卖了人参,咱就去供销社,把自行车给提回来!” 沈青青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用力地点了点头。 她无条件地相信他。 去城里的路不近,三人走了快两个小时,才远远望见县城的轮廓。 王卫国轻车熟路,绕过几条小巷,直接来到了一家叫做“济世堂”的老药铺门口。 药铺的负责人叫钱老,是个老中医。 前世,王卫国退伍后,为了给爷爷调理身体,没少跟这位钱老打交道。 还陪着他进山采过几次药,知道他为人公道,识货,而且出得起价。 “钱老,收药材吗?” 王卫国走进药铺,开门见山。 钱老正戴着老花镜看医书,闻言抬起头,推了推眼镜。 “收,什么药材啊?” 王卫国也不废话,将用布包着的人参放到柜台上。 当人参的全貌展现在眼前时,钱老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他放下医书,拿起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端详起来,从芦头看到参须,越看脸上的惊喜越浓。 “好东西,好东西啊!” 钱老连连赞叹。 “小伙子,这山参品相极佳,年份也足,少说有三十年了。你要卖多少钱?” “钱老您给个公道价就行。”王卫国不卑不亢地说道。 钱老赞许地点了点头,沉吟片刻,伸出六根手指。 “六十块,不能再多了。”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公道了。 “成交。” 王卫国爽快地答应了。 拿着刚到手的六十块钱,加上家里的九十块,一共一百五十块。 王卫国攥着这沓凝聚着全家希望的钞票,带着爷爷和媳妇,直奔县供销社。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王卫国拿出那张自行车票和一百五十块钱。 在售货员和周围顾客羡慕的目光中,推出了一辆永久牌二八大杠。 “我的天,还是永久牌的!” “这一百五十大洋,顶我两年工分了!” “这小伙子可真有本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