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们先尽快将此事办好,剩下的事由我来办。” “这道奏疏既然是左都御史王廷相呈递上去的,那么他便是关键所在。” “如今我也得去都察院走动走动,摸清王廷相的心思之后再见机行事,三位兄长等着我的消息便是。” “三位兄长,我会尽全力避免走到不得不使用这李代桃僵之计的地步……” “事不宜迟,我先走一步!” …… 千步廊,都察院。 “部堂,卑职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不知当问不当问……” 一名亲信的都察院经历一边为王廷相整理着文书,一边似是下了很大决心一般,绷着脸开口说道。 王廷相知道这个年轻的经历秉性正直,也是有心培养于他才带在身边,于是微微颔首: “你既然问出来,在你心里便是当问,想问便问吧。” “多谢部堂。” 经历先是施礼拜谢,然后才站直了身子问道, “据卑职所知,京城权贵侵占百姓的事情极为普遍,若要去查随随便便即可查出一大把。” “因何五城御史奉部堂的命令,来来回回查了一个多月,却只查出来一个郭勋,剩下的那些权贵俱都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 王廷相看了他一眼,随即笑了起来: “你能问出这个问题,便说明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又何须询问老夫?” “部堂恕罪,卑职只是想知道,卑职心中的答案与部堂的答案是否相同。” 那年轻经历深吸了一口气,微微躬身回答。 “这就是老夫欣赏你的地方,去把门关上。” 王廷相捋须而笑,示意经历将门关好之后,才轻叹了一声, “你说的不错,如今的都察院也早已烂透了,失去了监察百官、弹劾不法的职能,如今早已成了一些人手中在朝堂上斗法的工具。” “这回五城御史呈递上来的结果,亦是在有心之人的操纵之下得来,是有人想给皇上出难题。” 那年轻经历听完更加不解,忍不住又问: “既是如此,部堂因何又要如他们所愿如实上奏,这不是反被他们利用了么?” “待你有朝一日爬到老夫这个位子,你就能体会老夫的难处了。” 王廷相比郭勋还大一岁,脸上的皱纹如同刀割斧凿一般深邃,此刻却强行拧成了“无奈”二字, “自皇上两月前将给事中李凤来等人弹劾京城权贵侵夺百姓利益的奏疏推来都察院时,老夫就知道这是一个烫手山芋。” “果然不出老夫所料。” “老夫命五城御史核查不足一月时,便已有人开始上疏弹劾老夫拖延办案、徇私欺君,不断在皇上面前给老夫施压。” “而这以往五城御史都只是随便查查应付老夫的事情。” “这回在老夫的不断催促下,依旧查了足足四十几天,直到前几日皇上下旨怪罪老夫,才终于呈递上来结果。” “你能看懂这其中的道道么?” “……” 年轻经历默默的摇了摇头,这些事情对尚未到达一定高度的他来说,的确是有些深奥了。 “总之,这回是有人要与皇上斗法,而郭勋虽本就罪有应得,但其实本质上和老夫一样,都是被人设计,强推出来当枪使的罢了。” 王廷相脸上露出一抹名为“解脱”的惨笑,语气竟也多了几分释然, “今日这些话,便当做是老夫临别前最后一次关上门来与你坦诚交心吧。” “过了这回,无论郭勋结果如何,老夫的官途怕都要走到头喽。” “老夫常对你说,粗心有粗气,冷心有冷气,细微心有细微气,浊气能令心浊,躁气能令心躁,正气能令心泰然。” “不过想老夫混迹官场一生,虽未有大的建树,不能拨乱反正,不能挽大厦之将倾,但好歹守住了胸中那口正气,日后咽气时亦可泰然处之。” “老夫累了,倦了,这回若能借此机会向皇上乞得骸骨,未必不是一个好的归宿。” “最后再告诉你一个忠告吧。” “穿上了这身官服的人,十之八九都已是衣冠禽兽,官服之中浊气最胜,正是滋养禽兽之气,因而禽兽生生不息,除是除不尽的。” “你若真想为百姓、为皇上、为天下办些事情,守住胸中那口正气。” “便莫要自视过高,眼里也要容得下沙子。” “毕竟皇上治理天下偏偏离不开这群禽兽,因此除一奸震慑禽兽即可,不可太过执着,否则必受其害。” “好好活着才能办事不是?” “……” 年轻经历听罢之后更加沉默,清澈的眸子中悄然增添了一丝绝望。 他感觉自己隐约明白了王廷相如今这般行事的心思。 他本可以不递上那道奏疏,又或是消除相关郭勋的消息之后再递上奏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