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上影节-《影帝的懒散人生》


    第(3/3)页

    他自己都有些迷茫,就更别提那些立志要在电影艺术的宫殿里留下自己名字的年轻人了。

    “我拍了《小武》后,很多年轻导演按我的路子去拍片,他们的片子里都有一个***,都有一个‘小武’式的结局,这怎么能行呢?现在我们的类型片很多都是跟风的,一部电影成功了,其他导演就蜂拥而上,用模仿的方式将某一种类型片拍滥,没有原创精神。”

    新浪潮论坛从来都是电影人发疯炮轰的最佳场合,今年也不例外。

    在这场主题为“寻找电影新类型”的论坛上,电影人文俊毫不客气地拿“金爵奖”竞赛片说事。他说,“16部影片有14部的类型都是剧情片,这种不清晰的分类很难让观众了解这些电影。海外电影的分类是很细的,内地电影的分类不明晰,原因在于审查制度过于严厉。比如说恐怖片吧,我们的影片里不能说‘世上有鬼’,哪怕你的影片里涉及鬼的内容,最后也要告诉观众‘鬼是假的’。可笑的是,电影里不能有鬼,但可以有妖,《画皮》就是这样啊。”

    总而言之,审查背锅就完事儿了!

    而眼看着贾科长、王权安等一众文艺片好友纷纷奔赴商业片的领域,王晓帅就很平静。

    这玩意,哥早就玩过了,压根行不通!

    《日照重庆》,好故事吧?王雪祈+范小胖,好阵容吧?可就是扑街了!

    估摸着是已经放弃商业之路,在上影节的采访中,王晓帅自称“花钱找乐子”。

    为了拍新作《我十一》,他掏空家底900万,面对记者提问,他说道:

    “看起来,我是有点不合群。大家觉得我是个笑话,现在消费那么高,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么?但我觉得吧,这么多年想做没做成的,现在能够做出来了,就当花钱买开心呗。”

    不过,《日照重庆》的出现,确实为国内的文艺片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

    商业明星+文艺内核,加起来就是票房口碑双丰收。

    《观音山》、《桃姐》以及《登堂入室》走的都是这个路子,但是如何把控文艺内核和电影观感之间的平衡,则是导演自己的工作。

    有做的好的,如《白日焰火》。

    当然也有做的差的,如《日照重庆》。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