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八月葬宪宗于景陵,九月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又召李愬、李光颜入朝,欲予重阳日大宴群臣。右拾遗李珏等上疏谏云,道路皆言陛下诏光颜等将与百官高会。 然一年未到,陵土新复,三年之制,天下通丧,今诸侯国的代表刚走,外族的使者未还,怎可不遵守皇帝死后停止举乐和欢宴的规定。 王者之举,为天下法,不可不慎。且光颜、愬忠劳之臣,方盛秋屯边,如令访谋猷,付以疆事,召之可也,岂以酒食之欢为厚邪? 穆宗虽置其疏谏而不纳,然亦知所言于情于理皆宜,遂厚加慰劳,李珏以数谏不得留内,出为下酆令。 武昌军节度使牛僧孺辟署置幕,聘珏署掌书记,待文宗即位,珏还朝为殿中侍御史,宰相韦处厚说天子祭祖之器,岂论劾之才,遂授礼部员外郎。 李珏居相位仅三年,颇受眷宠,然陷于朋党之争,左右掣肘,屡次求退不准,帝方委用李、杨,乃罢郑覃、夷行知政事。 可是,李珏等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终于随着文宗的逝世受到宦官的排斥而罢相,还险些送掉性命。 宣宗立,大中二年李珏被内调任郴、舒二州刺史,舒州位于安徽中部偏南。著名诗人山阳赵嘏于文宗大和年间应进士未第,遂寓居长安,结交卿相,出入馆阁。 其时李珏在京任职礼部,后升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与赵嘏既是同乡,又是旧交,赵嘏在《献淮南李仆射》一诗中云早年曾谒富民侯,旧恩如水满身流。 武宗会昌元年赵嘏迁家浙西,次年登进士第。此次他正赴浙西探亲,听说李珏内调复官,欣喜万分,遂作《回於道中寄舒州李相公》诗一首。 其中有静语乍临清庙瑟,披风如在九层台,从此微尘知感恋,七真坛畔望三台,接着赵嘏又在舒州献诗一首,对李珏颂扬备至,并思附骥。 诗云:野人留得五湖船,丞相兴歌郡国年,醉笔倚风飘涧雪,静襟披月坐楼天,鹤归华表山河在,气还青云雨露全。闻说万方思旧德,一时倾望重陶甄。 此后,李珏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再迁河阳节度使,他在河阳任上,减免高税重赋,并取消陈欠宿债百余万两,后以吏部尚书召珏离镇入京,而河阳府库十倍于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