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府试 溜的飞起,生不如死-《独宠夫郎》


    第(3/3)页

    黎荞看着围在徐瑛身边那一帮人,忍不住啧了一声,徐兄也是压力山大啊。

    黎荞不想上前,便站在不远处和徐瑛挥了挥手。

    这时孟月走了过来,孟月这些日子看惯了徐家人对徐瑛的重视,神色如常。

    来到黎荞身边,他伸出手拍了拍黎荞的肩膀:“黎兄,好好考,刚才我听到有人在谈论你,说你是所有考生的劲敌,你会压得其他人暗淡无光。”

    “他们等着看你这次写出怎样的文章。”

    “……”

    黎荞无语。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了一道不算大的声音,但因为提到了黎荞,所以黎荞忍不住看了过去。

    只见在距离他五米开外的地方,两个书生正靠着墙壁说话,个高的那个道:“张兄,我琢磨了几日,黎荞那文章的确完备,没有任何疏漏,他这个案首可以服众。不知道此次他文章如何,若是知府大人把他点为案首,那应该也会把他的文章贴出来吧。”

    被称作张兄的那人点头:“就是不知道这次他还能不能写出如县试那般的文章。”

    “我希望他能写出来,我夫子已经把他那篇文章当范文了,我希望他再写一篇范文出来。”

    “嘿,别说,看了他的文章,我觉得再碰上类似的题目,那我肯定有很大的进步。”

    “我也从他那篇文章中受到了不少启发,若是再遇见类似的题,我肯定也有不小的进步。”

    第一个说话的书生也笑着道,信心十足。

    “就是不知道黎荞到底长什么模样,听说很出众。”

    被称作张兄的书生转动脑袋,想找一下附近有没有长的好看的人,说不定就是黎荞呢。

    黎荞:“……”

    他赶紧转过脑袋,并且脚趾开始抠地。

    把他的文章当范文?

    谢谢啊,又给了他一份压力!

    还有孟月说的,一些考生不服气,此次的策论文章他还没写呢就等着审判了。

    不知道此次圣上是接地气还是接地狱,圣上心,海底针呐。

    很快,衙役们过来维持秩序,让闲杂人等退后,让考生排队等着搜身进考场。

    黎荞如同县试那般,让陶竹回去:“你待在外面我反而会分神,会想你是不是如上次那般想我想得掉泪花。”

    “你进去再说。”

    陶竹没应下。

    他也不知道待会儿心情如何,反正现在他不想走。

    黎荞见状,只能叹气:“好好好,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注意安全,别乱跑。”

    “放心,我不会乱走的。”陶竹这一次非常肯定的做保证,他不会做让这人分心的事儿。

    于是,黎荞抓住他的手握了一下,然后便去排队了。

    这一幕恰好被沈画看到,沈画顿时一脸羡慕,黎荞在平城如此,到了府城亦是如此。

    他什么时候也能拥有表哥甜甜的爱情……

    府衙的考棚比平城的考棚大很多,不过,总体格局差不多,北边的大厅里摆放着简单的桌椅,所有考生都坐在大厅中答题。

    主考官是河西府的知府,姓明,黎荞站在人群中,仔仔细细打量了知府大人几眼,然后便同其他考生那般,安静的等着知府大人查验公据。

    考生人多,所以这一过程极其漫长,知府大人看的很仔细,并没有因为人多而敷衍了事。

    论到黎荞时,他看的更是仔细,这就是黎荞啊?

    黎荞身后的考生,也忍不住往他身上瞧,这就是平城那位得了圣上嘉奖文章写的极其好的黎荞?

    黎荞顶着前后各异的视线,神色自若,等知府大人查验完了,便抓着卷子拎着考篮去寻他自己的座位。

    他这次的座位号是一百七十八号,还算靠前。

    不过,排在他后边的考生太多了,等验证完毕,太阳已经升的老高了。

    和县试一样,题目不是印在试卷上,而是由衙役举着木板过来,让考生自己抄写。

    今日这一场被称作正场,考的依旧很全面,而且题目所涉及到的不仅仅有四书五经,还有一点《史记》。

    但这难不倒黎荞。

    四书五经他背的溜飞,《史记》他虽然没有全部背下来,但重点基本上都背了。

    他唰唰唰写的极快,下笔如有神。

    但论到诗词时,他开始生不如死。

    到了策论,他恢复到之前的下笔如有神。

    和县试一样,第一日的策论题不涉及到圣上的小作文,是从四书中出题让考生写文章。

    黎荞唰唰唰写完,又从头到尾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漏,便起身交卷。

    第一次县试,他还有些拘谨,看别人交了他才交。

    但这一次嘛,既然已经是众人的焦点了,那想干嘛干嘛吧。脑袋长在别人脖子上,他管不住别人怎么想。

    嘴巴长在别人脑袋上,他管不住别人怎么说。

    他尽力便好。

    他拿着试卷,拎着考篮,走向了知府大人。

    府试的规矩和县试的一样,知府大人不能在大厅里四处走动,只能坐在上首。

    一共有十个大厅,知府大人不在黎荞所在的那个大厅,因此他不知道黎荞的答题情况。

    此时看黎荞竟是第一个交卷,他有些意外,年轻人这么自信?

    不怕被打脸么?

    眼下不只是这一次的考生在关注黎荞,他身为知府,也在关注着呢。

    黎荞来了府城之后很是低调,不聚会,不交友,关起门来一心读书。

    但是,如今粉条已经席卷整个河西府,偏远地方的农人不知道黎荞,可凡是这几年参加科举的书生,那都知道他。

    当日江知县把黎荞的文章贴出来之后,立马被有心人抄录了去,平城外地人多,所以黎荞的那篇文章流传开来。

    他也看了那篇文章,写的不错,虽然不至于惊艳,但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身为一个二十岁从未出过平城的年轻人,写成这样的确可以拿案首。

    但是,平城案首,这荣誉并不能让其他县的考生服气。

    其他县的考生都等着看黎荞此次能写出什么文章来。

    这种情况下,黎荞应该低调、谨言慎行,这样的话,即便两日后他写不出好文章,那其他考生也不至于太过嘲讽。

    可谁知道黎荞此次竟第一个交卷?

    明知府压下惊讶,忍着好奇,只是朝黎荞的试卷投去淡淡的一瞥,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他转了视线。

    再忍上几日,他就能知道此次黎荞还能不能写出范文了。

    很快到了第二日,今日考墨义,帖经,诗词。

    因为不考策论,所以这三项的难度都增加了些,不过,黎荞和昨日一样,墨义和帖经溜的飞起,诗词则是生不如死。

    第二日,他依旧是第一个交卷。

    第三日,重头戏来了。

    今日只考策论。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