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嘴毒的黎荞 嘴巴很毒-《独宠夫郎》


    第(1/3)页

    这些天黎荞一直在租住的院子里埋头苦读,  偶有出门也都是直奔书铺,目标明确。

    他真正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但其他赴京赶考的举子不是这样的。

    其他举子入了京城,  也有黎荞这般关起门来刻苦读书的,但更多的是一边读书一边参加诗社、文社等。

    这些举子以后很可能要做官,在官场混,当独狼容易被人踹下去,所以,  哪怕知道皇帝不喜欢大臣们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但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人们还是会拉关系,  拓展人脉。

    很多举子来了盛京之后,积极参加各种聚会,一方面是真的想切磋文章、诗词,  若是写出惊世之作,  那立马就能名满盛京。

    出名的好处自不必说,最大的好处便是不必主动投靠权贵,  只要名声够大,有权势之人自会主动拉拢。

    另外一方面也是真的想要结交朋友。

    写出惊世之作的概率太小,还是结交朋友这一目的更容易达到。

    除此之外,  一些有途径的举子还会拜门认师。

    这个拜门认师分为两种,  一种是真师生那种,  老师是真的要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

    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一般是当代大儒,  名满天下,  收的学生少而精,  个个不俗。

    另外一种师生关系,  老师并不会真的给学生讲课,双方只是互相利用,拜师者递上一笔银子,从今以后有了保护伞,被拜者,既有银子入账,自身的势力也添了新血液,双方称得上是互惠互利。

    总之,最近的京城极为热闹,举子们各展神通,好为以后铺路。

    这些举子们为了未来,选的路不同,但对黎荞的好奇,那是这前所未有的相同。

    小地方来的,但偏偏名声很大,圣上都为他写了文章,还拿了小三元和解元,这是争夺状元的热门选手。

    但黎荞这个人,书法除了字全写对了,挑不出任何优点。

    诗词嘛,勉强合格,每一篇的匠气都满得要溢出试卷了。

    至于文章。

    平一篇,惊一篇,是有几分能耐,但看不出到底有几分能耐。

    “你在童生试和乡试中所写的四篇文章,已经流传到了京城,惊叹者众多,但不屑一顾者也众多。”

    赵大人为黎荞细细分析京城众举子对他的态度。

    “你府试的文章有溜须拍马之嫌,县试那篇如何剿灭水寇的文章在河西府还算出众,但放在京城众多举子眼中,那不算什么。”

    “京城的举子,有惊才绝艳的少年天才,比如说辛知,这是武安侯的小孙子,在国子监读书,今年才十九岁,如你一般,拿到了小三元和去年盛京乡试的解元,是状元的热门人选。”

    “除了少年天才,还有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参加会试但持重老成的栋梁之才,比如说谷梁涵,这是开安三十年乡试的解元。他是开安三十一年状元的头号人选,可惜的是,父母先后去世,他自己又生了场大病,于是一直拖延到了今年。”

    开安是太上皇的年号。

    “你县试、府试的文章,在辛知、谷梁涵为代表的人群眼中不算什么,这些人眼界,底蕴,阅历都不差,你也就院试、乡试的文章能入他们的眼。”

    “原本状元的人选就那么几个,个个身份不凡,现在你从平城一步步的走到盛京,身为外来者,很多人想知道你真正的斤两。”

    黎荞:“……”

    他沉默了一瞬,随后笑了起来:“学生也觉得学生能站在京城,运气占了八成。”

    “这么多人等着与学生比试,学生惶恐,唯有尽力。”

    既然决定考科举,那就不能怪别人对他有敌意。

    他想要拿下状元,别人也想抢夺,那大家各凭本事。

    “运气有,但更多的是实力,你基本功扎实,这怎么是靠运气。你尽管放宽心,名声大有名声大的好处,无数人盯着你,这反而是一种保护了。”

    “而且此地是京城,没人敢乱来。”

    “你回去之后安心读书,好好准备下个月的考试,旁的一概不要想。如果有人给你递帖子邀请你参加聚会,能推就推。”

    赵大人又道。

    黎荞来京城一个月,但并无势力拉拢他,这说明各方都在观望。

    眼下过了年,距离会试越来越近,肯定会有人坐不住了。

    他不知道圣上对黎荞是什么态度,但圣上都给黎荞赐下御笔匾额了,只要黎荞不主动作死,那别人八成也不敢乱来。

    所以,只要黎荞稳住,好好准备会试,那旁人也不能把黎荞怎么样。

    “学生明白,谨遵大人教诲。”

    黎荞一脸感激的开口。

    赵大人对他讲这些,他心里是真的感激。

    名声大了,的确有好处。

    可没人敢乱来,这一点儿有待商榷,陶竹刚救了个黑衣人呢。

    从赵府出来,黎荞和陶竹两人赶着牛车回租住的院子。

    陶竹刚才一直未说话,但赵大人的话他全听进去了,因此,他藏不住脸上的忧虑。

    “黎荞,咱们两个无依无靠的小土包子莽莽撞撞闯到京城,压过那些天之骄子的风头,他们会不会来阴的?”

    “别怕,我若是出了事,那是在打圣上的脸。圣上赐下御笔匾额,保我一世富裕,我这才二十二岁,这一世刚刚开始呢。”

    黎荞笑了一下,语气轻松:“别多想,咱们不算是无依无靠。”

    “也是。”陶竹想起了江知县不肯让黎荞花钱免得黎荞不富裕了的行径,心里头的担忧顿时去了不少。

    在科举一途上,圣上虽然没有给黎荞什么优待,但是,粉条正火爆,圣上的小作文出炉才三年,黎荞此人在圣上跟前正热乎着呢。

    若黎荞有事,那的确是在打圣上的脸。

    “而且,赵大人说了,那些人对我的才华存疑,这种情况下,就算是要挑衅,那也是正大光明的与我比试,不会来阴的。”

    黎荞又道。

    来阴的代价太大,还不如正大光明的比试呢,毕竟他书法和诗词都不行,想踩他可太容易了。

    “你说的有道理,那咱们去买书吧?你多看书,堂堂正正的胜过他们。”陶竹想去书铺转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