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开铺子 终于要拉拢他了吗-《独宠夫郎》


    第(1/3)页

    黎荞眨了眨眸子,  摇头道:“人家大商人不比我挣的多么?我这算什么,一间小铺子,卖点小吃食,  看着人多,其实挣的不多。”

    “不过,都有谁夸我是财神了?”

    “我家的人在夸,和我家关系不错的几家也一致认为你挺能挣钱。”

    辛知笑着道。

    “这样啊……”黎荞笑了笑,还是谦虚:“我这是小打小闹,  挣个家用钱。和那些大商人不能比。”

    “你是懒得做大铺子,你要是开大铺子,  你赚的会比旁人少?”辛知啧了一声。

    黎荞跟着啧了一声:“铺子不如田地实在,  就像是你家,光是靠着田地产出每年挣的就比我多了。”

    “不不不。”辛知立马把脑袋摇的像是拨浪鼓:“我家的田地,老家的、盛京的,  加一起才一万顷。这些田地的产出,  换成银子,和你点心铺、鸭货铺子的利润差不多,  但你还有粉条哇!光是粉条一项就把我家那点出息给碾压成渣渣了。”

    “一万顷?已经不少了!”黎荞的关注点在这个数字上。

    一顷约等于五十亩,一万顷那就是五十万亩。

    而且这五十万亩,全部都是耕地。

    平城一个县城的耕地面积才四十万亩,  现在辛知家有五十万亩的耕地,  这已经超出过平城一城的耕地面积了。

    “我家祖上原本就是大地主,  大盛建立后太上皇封我祖父为武安侯,赏了两千顷田地,  再加上这些年陆陆续续的买了一些田地,  这才凑够了一万顷。”

    辛知解释道。

    “那也很厉害了。”黎荞还是忍不住咂舌。

    他的目标是当大地主,  他觉得自家有个上千亩几千亩就是大地主了。

    可现在跟人家武安侯府一比,  他一千亩的小目标只能算作是中农,连富农都算不上。

    “其实我家的田地绝大部分都在老家,老家的田地不值钱,京城这边的值钱,值钱到都这么久了,我一点儿消息都没打探到。”

    辛知很不好意思。

    黎荞托他打探田地的事儿,可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家会卖掉自家的田地,所以,这都好些天过去了,他一点儿消息都没打探到。

    “无妨,这个不急的。”黎荞笑眯眯的道:“最近在忙着铺子的事儿,一时间也分不出精力去种地。”

    “行。”辛知听了这话,暂时放了心。

    黎荞说忙着铺子的事,这真没说错。

    现在铺子里主要是黎二山黎夏带着黎顺黎利黎和黎乐在做事,黎和、黎乐年纪小,力气小,很多活计做不了,所以每天做的点心有限。

    如今又加上了一个猪肉脯,这几个人更忙不过来了。

    黎荞打算在城北这块再买个宅子,另外找牙婆再买几个人,他家的点心铺子,每日的确赚不了多少钱,一日也就是个二三十两银子的利润。

    但是,目前只是人少,每日做的点心有限,若是能和三柳村那般,把每日的产量提上去,那利润是能翻倍的。

    而且,鸭货的利润更大。

    黎荞想把鸭货作坊开起来。

    之前乡试时,他带着陶竹去见赵有志赵大人,当时陶竹觉得他一个小哥儿,不该出现在赵大人跟前。

    那会儿他就想了,他要给自己套上一个锦鲤、好运的标签,只要他赚的钱够多,只要他官儿做的够大,那只有旁人求着他和陶竹去散喜气和好运的份。

    不过,考虑到此时是封建王朝,所以这事儿不好安排,他就一直只在脑子里琢磨,没有付诸行动。

    再加上刚做官儿,还未在京城站稳脚跟,他就没急着去做什么,只是先让自家人适应盛京的日子。

    现在,升官有望。

    而且,与辛知交好的人家已经觉得他是财神了。

    既如此,那他就把点心铺子开的大些,然后把鸭货作坊也搞起来,他得让世人看看他挣钱的能力。

    也让盛鸿瞧一瞧。

    到目前为止,盛鸿还没有给英国公府甜头呢,都这么久了还未给,盛鸿应该是不打算给了。

    既然不打算给,那就是彻底站在他这边了。

    既如此,他得让盛鸿看看他的能力哇。

    黎荞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买宅子,他和陶竹看了三天,然后就买下了一个三进的院子。

    还买下了一个临街的铺子,比点心铺子要大,快赶得上韩家烩菜馆了,有上下两层,后面还带院子。

    有了院子铺子,那就得买人。

    此次让他韩宁多寻几个人牙子,毕竟每个人牙子手里的人手不一样。

    花了几天,他和陶竹又买下了十六个人。

    两个当护院,两个去点心铺子干活,十二个准备做鸭货。

    刚买来的人手,黎荞和陶竹都不怎么放心,所以,鸭货作坊那边得由黎大山去盯着,由黎大山负责最关键的调味。

    陶竹肯定也要去盯着,盛京城里有好几个菜市场,以他家目前的人手来说,每日只能做几十只鸭子,所以暂时不用担忧货源不够。

    但涉及到采买,他肯定要先盯一阵子的。

    这么一来,白日里,陶竹比黎荞还要忙。

    黎荞编书已经有思路了,先来一本水利方面的,然后来一本各种自然灾害的,再来一本农业方面的庄稼种植基本常识,最后再来一本律法、判案这块的。

    虽然目前盛鸿的策论题目没有涉及到判案这块,但黎荞还是想出一本这方面的书籍。

    什么最能激起民愤?

    在黎荞看来,最直接最有效的就是冤假错案。

    因此,天下士子,这些官员预备役,肯定要懂大盛律法。而且,不仅要懂法,还要守法,官员犯法的后果他必须重重强调。

    水利。

    防灾治灾。

    这两本工具书可以让这些官员预备役带百姓扛过天灾。哪怕扛不过,只要百姓的状况比从前遇见灾祸时要好,那八成激不起民愤。

    农业。

    这本工具书可以让大盛的官员预备役知道种田不易,不要去霍霍农人。

    律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