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陶竹把琢磨了大半天的念头讲了出来。 “这得问大嫂和小兰,咱们做不了主。我是没意见的,只要人品好,对小兰好,小兰自己也喜欢,那我就同意。” “好,我明日问问小兰和大嫂。” 陶竹得了黎荞这话,心中立马有底了。 不是他不疼黎小兰,但现在登门说亲的黎小兰一个都不喜欢,除了继续放宽条件,还能怎么办? 黎瑜安和辛知日日蜜里调油,黎瑜宁与明悉在一块时也是乐呵呵的话题聊个没完。 在这种情况下,黎小兰怎么会对成亲不向往? 黎小兰很向往,但就是找不到她自己喜欢的。 犯愁。 翌日,黎荞上班后先挑拣折子,再去求贤殿干活。 盛鸿一直在召大臣议事。 大运河修建的进度挺快的,现在盛京至暨北省的这一段已经通航了。 若无意外,明年夏天便能全线通航。 盛鸿对这事很重视,每隔几日就要问一问相关的进度。 还有往边城增兵一事也是大事,他和兵部的几个官员还有四皇子商议了半天,最终决定下个月中旬往边城调派三万禁军和两万红巾军。 红巾军是大盛地方驻军的统称,因士兵头绑红巾而得名。 另外,马上要九月了,今年冷的早,御寒的物资得准备起来了,若真再出现去年那种冷到大街上没人的情况,那最起码得让百姓安然度过这个冬日。 不过,为了避免哄抬物价,朝廷不宜出面号召,盛鸿打算让民间的探子负责此事。 还得给几个大煤炭商人打招呼,略微涨价可以,但不能离谱。 今年南方几府遭了旱灾,水利工程得安排上。 …… 接下来几日,盛鸿在为这几件事忙活,他也顾不上养生了,和黎荞一样从睁眼忙到天黑。 进入九月,气温骤降到了零下,但没下雪。 如此冷了几日之后,气温慢慢回升。 这下子不需要盛鸿下水军了,百姓们自发开始准备过冬物资。 中旬,当五万大军前往边城前,盛鸿对此次蝗灾的最终赏罚结果出来了。 史总督不仅被降为知府,还被追责罚了五万两银子。 被撸了官职的人都被追责,得缴纳数目不一的罚银。 盛鸿甚至连村长都没放过,若是没银子,那就罚田地。 这还不算最惨的,最惨的蹲大牢。 一些灭蝗不出力的,比如说东山省一个同知,在蝗灾来临时喝酒,没为蝗灾出一点力气,于是不仅被撸了官职,罚了银子,还蹲了大牢。 和重罚比起来,奖赏也依旧瞩目。 像是俞知府,直接飞升为三省总督。 一个原本身上没有官职的举子,在蝗灾中积极组织乡邻灭蝗,直接被调去了外地当知县。 黎荞虽然不想要奖赏,但盛鸿还是口头表扬了他,觉得他在这次的蝗灾中也出力气了。 不过,田知府虽然表现不错,但知府以上的官职现在都满着,无人挪动,再加上盛鸿更希望这种人才好好镇守地方,于是田知府就原地不动。 盛鸿让他先领三品俸禄,等以后有合适的位置了,肯定会让他升上去。 和田知府类似的有好几位,这些人才盛鸿更希望他们留在地方守护当地百姓,于是就让他们原地踏步,只让他们领高品级的俸禄。 还有河西府的全体百姓,盛鸿也口头夸赞了一番,并且免去河西府明年春季的赋税——不是盛鸿不大方,实在是最近形势不好,他大方不起来。 …… 盛鸿这份奖罚圣旨一出,满朝震惊。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盛鸿这是什么意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