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芯片(中)-《重生之完美如意》
第(2/3)页
再加上科研体制的问题,早期有一帮公司靠打磨进口芯片冒充自己的产品,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汉芯,以至于网上一有新闻说天朝什么芯片获得突破,立即有人蹦出来说:是打磨掉人家的标打上自己的标的吧?这种情况估计短时间内都很难有所改观”,朱正峰说道。
汉芯的事件,江辉还是有点印象的。
“汉芯1号”正式发布于2003年2月26日。当天的盛大场面:沪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亲自主持,信产部科技司司长、沪市副市长、沪市科委、教委负责人悉数到场。
在发布会上,由多位知名院士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的鉴定专家组作出了一致评定:“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天朝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被视为“汉芯1号”发明人的陈博士自然也是荣誉加身。
沪市科委授予其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2004年交大将其特聘为长江学者。同时,陈博士人还身兼数职,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沪市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O,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交大创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等等。
2006年1月17日,一个类似美国“水门”事件中“深喉”的人物,在华清大学BBS上,公开指责陈博士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一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入,进行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
在举报人和媒体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事实渐次浮出水面。一个月后的2月18日,该事件的调查组得出结论:“汉芯一号”造假基本属实。
这个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2003年2月,陈博士负责的团队推出的“汉芯一号”,不过是从美国一家公司买回的芯片,雇民工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没错,雇佣的是民工帮他把标志磨掉的。
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却因为其欺骗成功,被鉴定为“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集成电路”,是“我国芯片技术研究获得的重大突破”。此后,随着“汉芯”二号、三号、四号相继问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