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抗战之浴血大兵》


    第(2/3)页

    海南部队帛琉群岛登陆作战,取得了航空兵的前进基地,从该群岛起飞的飞机可到达菲律宾,为进攻菲律宾消除了侧翼的威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乌利西优良的深水锚地,为太平洋舰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前进基地和后勤基地,很大程度上可以代替马朱罗环礁和埃尼威托克,为海南部队的继续推进创造了极佳的条件。海南部队在登陆中阵亡1950人,伤8500人。如此惨重的代价,使得很多人认为有些得不偿失。

    随着海南部队前期作战的顺利完成,进攻菲律宾的战斗终于开始了。

    海南部队考虑到日军在菲律宾地区建有大批机场,其航空兵对登陆部队威胁较大,战役的胜负取决于制空权,因此决定以第38特混舰队的航母尽最大可能压制日军的航空兵。

    10月6日,第3舰队司令徐宝珍亲自率领第38特混舰队的三个大队分别从阿德米勒群岛和乌利西基地启程,10月7日在乌利西以西约375海里处与支援帛琉群岛作战的第4大队会合,四个大队共计航母16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58艘,舰载机约1300架。

    10月8日,38特混舰队与海上补给部队在冲绳东南约850海里处会合,进行了一整天的海上补给,然后直扑琉球群岛。

    10月10日到达琉球群岛附近海域,随即出动舰载机1396架次对琉球群岛日军的击沉和港口设施实施重点攻击。共击毁日机45架,击沉日军军舰22艘、运输船4艘。海南部队仅损失飞机21架。

    10月11日,航母编队南下,出动60架次空袭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机场。还派出数艘巡洋舰炮击马库斯岛,作为佯攻。傍晚从海上补给部队补充了61架飞机,并进行了海上加油。然后转向西北,以24节航速直驶台湾。

    10月12日,航母编队共出动1378架次空袭台湾。使日军的飞机和机场设施遭到很大损失,海南部队在空袭中损失飞机48架。当晚日军先后出动百余架次飞机进行了多次反击,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10月13日,海南部队航母编队继续袭击台湾,全天出动974架次。日军飞机在反击中击伤“堪培拉”号巡洋舰,有一架日军飞机被击中后坠落在“文天祥号”号航母甲板上,引起了火灾,使其受了轻伤。

    10月14日,航母编队出动246架次袭击台湾,为策应航母编队的的行动,驻华夏的海南部队第14、20航空队,也出动100架B―29重轰炸机空袭台湾。全天海南部队损失飞机33架。

    日军起先想保存实力,故而按兵不动。但几天来损失巨大,而且联合舰队司令丰田副武海军大将错误判断海南部队将对台湾发动进攻,便使用部署在九州至菲律宾一线的岸基航空兵投入反击,丰田本人亲自前往台湾坐镇指挥,并抽调部分舰载机转到岸上参战,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反击,出动飞机共计430架次,爆发了史称为“台湾空战”的激烈空战。由于日军飞行员大都是刚刚毕业的年轻学员,加上燃料供应不足致使飞行训练极不充分,飞机性能也落后。所以升空作战的日机损失惨重,有312架被击落。目睹空战实况的日军第二航空队司令福留繁中将哀叹:“这是鸡蛋撞石头的战斗。”

    截至10月18日,日军谎称击沉海南部队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艘,驱逐舰1艘,击伤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24艘军舰。天皇还特令嘉奖。事实上海南部队仅有2艘巡洋舰被击伤,无一艘军舰沉没。丰田对这一战绩深信不疑,命令志摩清英海军中将率第2舰队出海追击。直到侦察机发现海南部队庞大的航母编队,才只好命令志摩舰队放弃追击驶往奄美大岛待命。

    九天的连续空战,海南部队损失飞机102架,日军损失飞机1093架,在菲律宾的陆军第4航空军只剩200架,海军第1航空舰队仅存35架,在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尚存230架。战役尚未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海南部队损失飞机约100架。徐宝珍于10月18日率舰队驶向菲律宾以东海域,以便掩护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

    就在徐宝珍的第38特混舰队压制日军在莱特岛北线航空兵时,李卫东的西南太平洋部队的岸基航空兵则从新几内亚岛、比阿岛和摩罗泰岛起飞,对菲律宾南部和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日军机场进行了反复的空袭,以压制日军南线航空兵。

    海南部队的登陆部队是西南太平洋战区所属的第6集团军,共有4个师约17万人。海军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7舰队,由金凯德中将任司令,主要担负对登陆舰队的对空、对潜警戒,并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分为北部登陆编队、南部登陆编队、舰炮火力支援群和护航航母群四支部队,分别由巴比少将、马占山少将、奥登多夫少将和李东国少将指挥。

    二是徐宝珍的第3舰队,由于该舰队大部分军舰已调归第7舰队指挥,实际只剩下第38特混舰队,负责对整个登陆部队的掩护。在登陆开始前的任务是压制周围上的日军航空兵,登陆开始后负责消灭来增援的日军舰队。这两支舰队合计有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登陆船、运输船及后勤辅助船共592艘,舰载机约1700架。

    日军在莱特岛的防御兵力是第1和第16师团,连同一些勤务部队共约2.2万人。

    10月10日开始,参战的地面部队由克鲁格中将指挥的第6集团军,下辖第1骑兵师、第7、24、96步兵师分批从马努斯岛和新几内亚岛出发。

    10月17日,第7舰队的2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掩护8艘快速运输舰,运载先头部队第6步兵突击营,由3艘扫雷艇开道,在莱特湾口的苏禄安岛登陆,迅速消灭岛上30多名日军,占领该岛。

    10月18日,第6步兵突击营兵分两路,在苏禄安岛附近的侯蒙洪岛和迪纳加特岛登陆,这两个小岛日军均未设防,海南部队轻而易举将其占领,随即在岛上建起灯标,以便引导后续部队进入莱特湾。

    在此之后,海南部队的扫雷舰艇和水下爆破队就在战列舰、巡洋舰的炮火掩护下进入莱特湾,清除航道内的水雷和水下障碍物,护航航母的舰载机也全力出动,轰炸莱特岛及其附近上的日军机场。

    10月19日,海南部队继续对莱特岛实施猛烈的舰炮和航空火力准备。

    10月20日,海南部队各舰队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展开,徐宝珍指挥第38特混舰队位于吕宋岛以东海域,封锁北面的圣贝纳迪诺海峡;李东国少将指挥的护航航母编队在莱特湾入口附近展开,负责对登陆编队的对潜、对空警戒,并为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奥登多夫少将指挥的舰炮编队部署在莱特湾里面,部分军舰为登陆部队实施舰炮火力支援,部分兵力则封锁南面的苏里高海峡;巴比少将的北部登陆编队包括第1骑兵师和第24步兵师,马占山少将的南部登陆编队第7、第96步兵师则分别在莱特岛的首府塔克洛班和南面的杜拉格登陆,由于日军在莱特岛防御力量比较单薄,加上几天来的高强度海空火力准备,更是给日军防御兵力和阵地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且日军在海滩只部署了少量部队迟滞海南部队,主力都部署在纵深地带,因此登陆比较顺利,至当日黄昏,已有6万人和10万吨物资上岸。

    当天下午,李卫东在菲律宾总统奥斯汀纳的陪同下,淌着齐膝的海水上岸,十四时在海滩上,李卫东通过大功率电台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华人骄傲”的演讲,他显然动了感情,演讲结束后还激动不已。罗斯福总统和蒋光头向他和叶婷发来了贺电。

    这场大海战海南部队参战兵力多达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在战斗中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三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