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洛阳新家-《大唐富家翁》


    第(2/3)页

    其实只要农民们能吃饱肚子,那个愿意去造反,包括安禄山,如果不是杨国忠把他逼的没办法,估计也不会就起来造反,毕竟皇帝和贵妃娘娘对他很好,难到安禄山真的就傻到以为自己就是无敌的,以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大唐?

    他不造反,就是死路一条,不造反也是死,造反还有一线希望,傻瓜都会选择。

    而且历史把安禄山也写的是污秽不堪,因为他是失败者,一个胡人,如果没有一定的能力,能混到节度使这样的一方大员,就靠他会拍马屁就能高升?

    再说在军中,只有军功才是升职的途径,军功是用刀枪拼出来的,安禄山如果知道历史把他写成无恶不作的坏蛋,一定也会跳出来破口大骂,nnd,不是你们逼我,我吃香的喝辣的,傻鸟才会去造反。

    当然,具体的情况如何,这个无法考证,安禄山是有野心的,只是当时如果杨国忠不是逼的太急,他不会那么早造反,总之,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具体真的如何,也许有很大的差别。

    其实很多的事都有他的原因,就如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包括现在的历史上的鼎盛“开元盛世”也不见得就有多么的盛世。

    开元盛世,还把唐玄宗搞到东都去就食?虽然是为了减轻关中因道路问题粮食短缺,不与民争食作出的策略,但是也反应了关中地区的百姓还在温饱的线上挣扎着。

    一个开元盛世,京城到东都就那么一条路都修不好?可以在官道上十里修一驿,建造的和园林一样漂亮的驿站,有这些钱,为什么不花钱好好修这条维系关中人民的生命之道?

    还有唐玄宗举朝到洛阳去就食,这中间的花费是多少?大家知道吗?这些钱可以买多少粮食来?大家算过吗?一个事情的发生,不能看表面。

    如果真是体恤百姓,他就应该轻车从简,而不是花费巨资、浩浩荡荡的去洛阳,可以说只是为一好听的名声而已。

    有搬迁去洛阳的钱财,可以买来多少粮食,只要出钱,还怕商人运不来粮食?只要利润可观,商人不打破脑袋去干?搬迁去洛阳的来回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长安留下所花费的那点口粮钱吧。

    搬迁的费用也远远高于运粮过来的差价吧,有这个钱不如把道路好好休整一下,永久的解决问题,就算要去洛阳,而且打着不与民争食的口号,为什么不从简出行?

    开元盛世更多的只是相对于目前的社会稳定,吏治稳定,犯罪率低来说的,这个时候的大唐版图,可是远远小于贞观之治的那时候。

    一个国家的鼎盛包括的内容恨多,百姓人人有地,不缺衣少食,百姓收入逐年增长,国家财税逐年稳定增长,物价稳定,边境安宁,吏治清廉,犯罪率逐年降低,有强大的军队,这么几个简单的标准,开元年间是否可以称得上是盛世?

    单单一个边境问题,年年都在打仗,这个时候只能是相对的繁荣一些,和盛世还差的距离很远呢。土地被大量的兼并,很多百姓都没有土地,这个叫盛世?

    史书不一定记载的都正确,记录历史的人,看不到全天下,更多的是听说,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不是几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叫百姓来说。

    那些个所谓的盛世,很多的都是以国库充盈了,有钱了来判断,殊不知这些税赋里有多少血泪。一点个人牢骚,看官勿怪,言归正传。

    秦轩在东都也有十天的时间了,荣王李琬说的那个神秘人召见到目前也没有消息,倒是杨玉环传来消息,叫秦轩去看宅子。

    杨玉环给秦轩找的宅子在洛水河北岸,在立行坊,紧邻着安喜门大街,对面就是北市,位置很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