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寡妇桃夭的太子赘婿》


    第(1/3)页

    以储君的名义召她入宫

    戏台上唱的是《西厢记》里的是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的那一出戏,

    台上的崔莺莺同张生哭得肝肠寸断,台下的观众泪眼涟涟,就连原本都没什么心思听戏的桃夭也被悲伤的氛围熏染,  跟着红了眼眶。

    自坐下后一直不曾松开她的手的男人在她的泪眼里缓缓开了口。

    “我过了年就二十一了。”

    泪眼汪汪的桃夭转头看了他一眼,  “我过了年十六。”

    她正月十五的生日,  算一算也很快了。

    可他怎么突然说起这个呢?

    他又道:“我家里人已经开始催我成婚。我年纪大了,也想成婚了。”

    桃夭心想她也快成婚了。

    若是快一些,指不定过了正月十五就开始准备了。如此一想,  觉得时间也很短了,要开始准备绣嫁衣了。

    也不知长安什么规矩,她这种成过婚的寡妇还需不需要自己亲手绣嫁衣。

    “你是不是想着你也要成婚了,过了年指不定成婚就可以回江南小住一段时日。”

    桃夭心想,  先生怎么知晓她心里在想什么。

    不待她说话,谢珩又道:“我知道你不喜欢长安。我从前总想着,你愿不愿意为了我喜欢这个地方。”

    东宫那样冷,  他也想有人陪着自己,关起门过一些寻常夫妻的日子。

    这样外头再难,他也不怕,心里总有个依托。

    可她心里永远只记挂着那个叫宋莲生的故乡。

    他知道,  她这样喜欢沈时,还因为他是江南人。

    同他一起,  她总有机会回家乡。

    桃夭没有不作声。

    她也想把长安当作故乡,  可有些东西根深蒂固,  做起来实在很难。

    先生再怎样好,  再也不可能陪她回江南。

    长安太远了,  她这样迷糊的一个人,  死后魂魄恐怕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可金陵不一样。

    金陵离姑苏不远,  她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同沈二哥哥成婚,总有一日要魂归故里,不用埋骨他乡。

    她生前可以是任何人的妻子,可她死后,只想回到桃源村做莲生哥哥一人的妻子。

    这时戏台上的戏也终于进入到尾声。

    崔莺莺如何不舍,最终还是送走张生。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

    泪洒长亭,终日盼相聚。

    曲终人散,是时候道一声“别离”。

    戏院内的人陆续立场,偌大的戏园子渐渐地就只剩下她同他在。

    这时宵禁的第一轮钟声敲响。

    是时候回家了。

    可一旁的男人只沉静地望着已经落幕的戏台,低垂的眼睫在下眼睑处投一小块阴翳,似哀伤到极点。

    桃夭几次想要同他说话,却不知说些什么好,亦不敢说走,只觉得被他握住的掌心里都是汗。

    直到宵禁的第一轮钟声终了,他像是终于回过神来,松开她的手,掏出帕子动作温柔地擦干净她手心里的汗,轻声道:“从前我总觉得你说的对,没有缘分的事儿莫要强求,人终是要散的。如同台上的戏,唱得再好,也总有终了。只是真当你不愿意要我时,我却总想着再多哄哄你,身段放低一些,好听的话多学两句,终有一日能哄得你回心转意。”

    “可你比我想象的心狠,信也不回,燕子巷也不肯再去,即便是去,也特地挑着我不在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不出现就好了,这样你就不必觉得左右为难,想去燕子巷就去燕子巷,想同人看戏便出来看戏,好好的做你的相府千金,嫁得一如意郎君,一生平安顺遂。而我,也许偶尔会想起你。不过没关系,如你所言,时间久了,天大的事情就会淡忘。”

    桃夭眼眶里的眼泪再没能忍住,哽咽,“先生,是我对不住你。”

    “宋桃夭,你不必觉得对不起我,因为我也不是什么好人。”他折回那方绣了翠色蝴蝶的帕子放入怀中,终于抬起眼睫来。

    他眼睛生得比女子还要漂亮,眼睫纤长浓密,眼珠漆黑如墨,眼尾微微上扬,扫到鬓间去。

    眼下伤了心,眼尾洇出一抹薄红,漆黑的眼珠似也变得幽蓝。

    桃夭的心都被刺痛。

    “不过你别担心,我也要同人成婚了。”

    不等她说话,他突然笑了,冷白的指骨揩去她眼角的泪珠,声音放得很轻,“从前无论我做什么,总想着求个心甘情愿。如今想想看,怕是不能了。我先回去了,你多保重。”言罢,俯下身在她额头温柔印下一吻,头也不回地离去。

    她眼睁睁瞧着他出了隔间,消失在灯火辉煌的走廊上,动了动唇,终是没有作声,。

    叫住了又能如何,她什么也做不了。

    这时采薇进来,见她眼眶微微红,粉腮上还挂着泪珠,轻声道:“姑爷他走了。”

    桃夭没有纠正她的口误,擦干眼泪,“那我们也回去吧。”

    沈时留下的马车还在外头等,她上了马车后便往家里赶去,半路经过燕子巷,叫车夫停下来,悄悄往燕子巷看了一眼,却见伸出枝桠的院子外头停放着一辆马车。

    想来是先生的马车。

    她呆呆望了一会儿,这时见莲生娘同谢珩还有宋大夫一块出来。

    莲生娘也不知同谢珩说了些什么,桃夭不由自主向前走了一步,也不知是不是被发现,谢珩朝着她的方向扫了一眼。

    她吓得立刻闪躲到一旁去。

    三人在外头说了一会儿话,莲生娘同宋大夫便进院子去了。

    躲在一旁的桃夭见谢珩上了马车,知晓他要出来,连忙避进马车内,透过车帘偷偷往外看。

    直到那辆马车与自己乘坐的马车擦肩而过,她才松了口气,想了想,叫赶车的马夫进了燕子巷。

    才刚刚进院子不久的莲生娘一见她来,十分高兴,将她拉到炉子旁坐下,道:“你怎么不早些来,你莲生哥哥刚走,说是国子监有急,需回去一趟,可能明晚再回来。”

    桃夭心想自己就是看着他走这才敢进来,免得撞见尴尬。

    许是心里难受,她不怎样想回家,便打发车夫回去了。

    待用完晚饭后,天已经彻底黑透,她陪着莲生娘围着炉子聊了一会儿家常,这才回去睡觉。

    睡的屋子自然是谢珩常睡的那间。

    她洗漱完才要上床,却见被窝里搁着一精致的小匣子,好似首饰盒。

    打开一看,里头装着一对珍珠耳珰。

    桃夭盯着那对耳珰看了许久,把自己埋进被窝里,眼泪涌出来。

    她其实一直觉得自己特别的没出息,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找一个愿意同自己好好过日子的人,然后再生个可爱的宝宝,好好地同耶娘这样过一辈子。

    可她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有一日会对先生始乱终弃了呢。

    先生恐怕都要恨死她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