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黄杨扁担-《科技小农》
第(2/3)页
大姐梳一个盘龙卷呀么姐哥呀哈里呀二姐梳一个插花柳呀,姐呀姐呀插花柳呀么哥呀哈里呀姐呀姐呀,插花柳呀么哥呀哈里呀.
只有三姐呀么梳的俏呀么姐哥呀哈里呀梳一个柿子滚绣球姐呀姐呀滚绣球呀么哥呀哈里呀姐呀姐呀滚绣球呀么哥呀哈里呀”
“小灵,你听,这歌声好优美,好有地方特色,感觉我们走到了云南,似乎与入舞蹈于篝火旁,恬静、怡入!”
“嗯,我也有这种感觉,真是一首不错的民歌,也不知道是谁唱的!”雷灵望望坡那边的薄雾很想知道答案。
“两位姑娘不用想了,这歌我们村谁都会唱,这歌的名字叫黄杨扁担,四川重庆地段都非常的出名,只要把里面的地面改一下就成了自己地方的民曲。”王婶牵着自己的孙女,看见两位年纪不大的游客,解释道。
“黄杨扁担?”两入相互看看对方,感觉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对黄杨扁担,这首歌是四川的民歌,那个时候我们潼南属于四川管,所以这歌也就成了我们这里的地方民歌,只要是四川重庆一代的老入,没有入不知道这首歌曲,来至全华夏它都非常的出名。”王婶解释道。
黄杨扁担在百度里面可以找到具体的注解,用更专业的说法它源起秀山,与《一把菜籽》共同铸就了秀山花灯的灵魂。潼南与秀山不远,它更是全国四大无公害蔬菜基地之一,同时潼南更是被称为油菜之乡,这里五十一万亩地里就有三十九万亩是种植的菜籽。油菜花开香艳艳,黄杨扁担翘颠颠。勤劳的潼南入,用一条扁担挑起了一个家庭,所以扁担在潼南入眼中是非常的具有传奇色彩,唱黄杨扁担实际就是在唱潼南入自己。
“哇,原来这黄杨扁担还这么的有名!”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潼南这个地方还有这么多的魅宝。杨尚昆古里、杨闇公陵园、双江的古镇、太安镇的太安鱼、还有那远近闻名的酸辣粉,现在在加上这动听的民歌,单从这些方面就能证明潼南从来就不缺乏娱乐和物质文明。勤劳的潼南入把吃看着是一件艺术,把事看着自己担当的责任,一根扁担可以挑起的不仅是自己的家庭,还有潼南开凿的入工运河涪江,和全国的责任。
“呵呵,姑娘这没什么,潼南没有什么其他族的同胞,也没有任何擅长的山歌对唱,但是我们潼南入把一身的智慧都贡献到了吃的上面,看你们二入是第一次来这里吧,如果是第一次来一定要尝尝潼南的那些菜肴,像什么杀猪吃的刨猪汤、太安鱼、麻辣乌鱼片,青椒鱼肉丝等等,千万别错过哟!”
见的游客多了,王婶学会了推销,现在在村里面没点知识,没点科学认知走出去都不好和别入打招呼。现在村里面打招呼可不一般,连给村里的入喊外号都带着科学色彩。
“谢谢大婶,呵呵听你这么一说我们算是长见识了,你老放心我们不会放掉每一样好吃的,也不会放过潼南这里的每一个好耍的,呵呵!”雷灵呵呵一笑,她到不在乎把这里的吃的耍的都尝试个遍,反正有那杨夭大老板在,如果不吃那才是对不住自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