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道士-《神皇纪元》


    第(1/3)页

    “原来如此!”李晟恍然大悟,“那大帅又为何让我每日增加营帐?末将猜想,大帅莫不是要浑淆朱泚的视听以为我军在不断增兵,他也只得被迫往南门增兵?”

    “不错。”

    萧云鹤说道,“如今是我们围城而攻,就要让他们弄不清我们的虚实。他朱泚肯定会怀疑,我们会从哪里又得到援军。你只管每天增扎营帐就是。到了某个时候,你这支神策军,我还有大用。”

    “末将明白。”

    李晟点头,心中回想起还在奉天时,他们几人一起商量下的作战计划。

    那时候是由他李晟提出了详攻九门、实取皇城禁苑的设想。

    到如今,用兵高妙的汉王,必定在打这个主意……楚彦这时说道:“那大帅,我们要不要正面攻城,什么时候开始攻?”

    “打,是肯定要真打的。”

    萧云鹤眉头一拧,沉声说道,“明天,就先和朱泚正面碰上一碰。楚彦,你命令徐庭光带领一万人马,明日寅时起鼓,攻打春明门。我估计是很难攻下来的,但要给我真打,狠狠的打。但伤亡要控制一下,不要超过半数。到时你亲自带人接应,防止敌军从后掩杀。”

    “是!”

    楚彦凛然接令,心中却是暗抽了一口凉气:汉王,原来也挺狠的!

    阵亡过半,那就五千人了……萧云鹤自己也暗暗长吸了一口气:这心肠,该硬的时候,还是要硬起来的。

    没有伤亡,哪里还是战争!

    翌日清晨,刮起了一阵肆虐的北风,气温斗然下降。

    大风从漠北带来了风沙和寒冷,预示着冬天的即将来临。

    清晨爬起参加训练的唐军士卒,都感觉到了冬天的气息,有的还打了几个寒战。

    训练出过汗后,更加的感觉到了一些寒冷。

    萧云鹤等人,仿佛也从这大风中嗅出了一丝危机,心头变得有些沉重起来。

    如果不能尽快攻下国都,数万大军过冬的物资,将是一个极大的难题。

    关内这天气,一沾上北风说冷就冷。

    到时候泼水成冰,如果没有寒衣和过冬物资,人马都能被活活冻死,就别提什么拿起刀枪来战斗了。

    皇宫里的朱泚,这时候已经披上了一件华丽的裘氅,仍然感觉那丝钻进脖间的风里,透出十足的寒意。

    他仰头看天,邪异的笑了起来:“天助我也!”

    国都春明门外,万余人马整齐集结,萧云鹤上了点将台。

    寒风吹着他的禇红披风,狂乱的飞舞。

    脸上仿佛有一层泥膏干涸,让面部都有些干涩和僵硬。

    握着剑柄的手,也有些发疼。

    这阵风,来得真不是时候。

    萧云鹤明显的看到,许多士卒仍然穿着单薄的衣裳,站在猎猎寒风中发抖。

    “将士们!”

    萧云鹤鼓足中气,大声说道,“眼前,就是我们的都城国都!”

    “却被朱泚逆党占据!”

    “这是大齐的耻辱!天下万民的耻辱!华夏万年的耻辱!”

    萧云鹤浓眉紧锁,面带愤怒与悲怆,咣啷一声拔出剑来:“今天,就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来告祭神明和先祖!来告慰死在这一场动乱中的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们!”

    “大齐的魂,没有丢失!”

    “今天--就是今天!”

    萧云鹤挥剑朝国都指去,“我们要告诉全天下的人!大齐,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因为有我们在--我们是正义的王师,大齐的英雄,华夏的脊梁!”

    将士们高声的大呼起来--“大齐必胜!”

    对于这一位年轻而有些陌生的主帅,唐军的每一个将士,却莫明其妙的对他产生了许多的信任和依赖。

    虽然他没有楚彦那样健硕而出类拔粹的武艺体魄,也没有李怀光常年打下来的卓著声望,更没有李晟那种百万军中取*首级的光辉历史,但是在他的身上,隐隐就有一种奇怪的特质,能给人带来信心和勇气。

    或许这些天以来,所有的将士们都不自觉的,将萧云鹤在自己心中摆放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

    从奉天保卫战开始,一路数战连胜十分顺利的就打到了国都城前。

    这个屡屡做出神奇举动的汉王,已然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

    将帅的精神,即是军队的气质。

    从马背上得来江山的皇帝萧云鹤,在极短的时间之内,成功的融合了自己手中的这支军队。

    不管是朔方军还是神策军,每一个将士的信念,都已经变得十分的坚定,目的也十分的清楚--驱除逆匪、收复国都!

    而在这之前,许多的将士只是为了当兵而当兵,根本没有想过太多的问题。

    如今万众一心,全都拧成了一股绳。

    唐军的高呼,传到了十余里外的国都城头。

    正在紧张兮兮严阵以待的叛军,个个一阵心中惶然起来--唐军的气士,居然如此高涨!

    毕竟,这些人是“叛军”

    ,是无名之师,心中胆气就是有些不足。

    “徐庭光!”

    萧云鹤沉声大喝。

    “末将在!”

    徐庭光声如巨雷。

    大踏一步站出了班列,精神抖擞。

    “命你带一万人马、一百架云梯、两辆冲阵,即刻开始攻打国都春明门!”

    萧云鹤下令道,“不得号令,不许后退。本帅会另派人马,在你身后接应。”

    “是!”

    徐庭光大声应诺,虎步上前接过兵符,凛凛然说道,“哪怕只剩末将一人,也绝不放弃,誓死攻上城头!”

    徐庭光飞身上马,带着一万兵马声势震震的朝国都奔去。

    萧云鹤看着这些人的背影,眉头皱起,眼神中流露出许多的悲怆。

    这些人当中,恐怕只能剩得一半能回来……他们的父母妻儿,情何以堪?

    萧云鹤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情,对楚彦说道:“楚彦,你带领余下人马,主持中军帐。昨天我已经给你交待过了,你注意擂鼓、鸣金与接应。”

    楚彦抱拳应诺,然后有些疑惑的低声道:“怎么,大帅有事要离开么?”

    “嗯……”

    萧云鹤轻应了一声,说道,“我有一些重要的事情,可能要离开两天。这两天的时间里,由你担任统帅。今日攻过一次城后,大军开始休整,不要再盲目进兵。但切记,要提防敌军前来偷袭,务必做好防备。”

    “是……”

    楚彦应承了下来,心中却满是不解:大军攻城战斗,他这个大元帅却要离开军中。

    若不是先前已对他有过了解,怕是以为他要偷跑出去寻乐子了……这个节骨眼上,他又要干什么奇怪的事情了呢?

    萧云鹤将大元帅印信、兵符和帅旗都交给楚彦。

    然后暗暗叫上了宋良臣和高固两个亲随,都换下了军服铠甲,骑着马,不露形迹的出了大军屯。

    这个时候,徐庭光带领的人马,已经到了国都城前。

    春明门的城头之上,弓箭手几乎摩肩擦踵,密密麻麻的排了两层。

    城楼上堆积的滚木巨石,更是堆积如山。

    朱泚从占据国都起,就几乎已经开始准备守城战了。

    到现在,一切准备都做到了十分的充份。

    守城的叛军大将看到奔腾而来的唐军,发出一阵阵冷笑,大声道:“吹起号角,全军戒备,准备战斗!”

    徐庭光骑着马到了城头前,看到了那个阵势,打成心底里冒出了一阵寒意:这种城头,如何能够攻得上去?

    将怯则军心慢--事已至此,不能后退!

    徐庭光狠咬牙把心一横,挥起手中的大刀怒声吼道--“兄弟们,朔方从来没有贪生怕死的爷们!给我冲,攻城!”

    巨大的战鼓擂响,天空重云飞鸟疾疾奔走。

    百里之内,皆闻兵戈巨吼之声。

    攻城战,开始了……这几乎是一场,飞蛾扑火般的战斗。

    叛军据守在高大坚厚的城头之上,乱箭齐发,擂木炮石没命的砸,滚油巨弩扑天盖地的招呼而来。

    徐庭光看着城墙下堆成了小山的尸体,心里一阵愤怒和滴血般的剧痛。

    那些将士,好些还没来得及爬到云梯上,就被从天而降的巨大石木砸成了肉饼。

    滚油倒下来,许多人皮开肉绽,惨呼连天。

    巨大的车弩,一矢射下来能洞穿两三人,再加上点起了火,沾上火油一阵腾腾的燃烧起来。

    攻城的将士,就算侥幸能逃过一死,也几乎个个都被烧了个体无完肤。

    架架云梯上都着了火,好些都被烧断倒塌。

    唐军将士从半空中惨叫着摔下来,顷刻之间英魂顿灭。

    几乎没有一名唐军,攻上了城头……萧云鹤已在数里之外,却清楚的听到了战斗的号角,和将士们发出的惨烈呼号。

    其实不用在现场观战,他也能想象到这一场战斗的结果。

    他仿佛看到,远处的国都城下,烈焰烟尘与血海滔光之中,无数将士的灵魂抽离了他们残败的躯体。

    他们的魂,在烈火中变成了赤红,凄艳而又悲怆,饱含着愤怒与绝决,飘上了黄沙狂舞的褐色天际。

    他的心中,传来一阵酸楚的痛。

    萧云鹤勒住了马,回头朝着国都的方向,缓缓的拱起手来,心中喃喃的道:阵亡的英烈们,大齐萧云鹤,向你们致敬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