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夫君子之行 第六十四章,原来如此的凌门-《起雨》


    第(2/3)页

    当然这期间永安城发生了很多事情,平民和学生们所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多东西朝廷都将其隐在了暗处。

    比如刑部白面人的事情,比如永安白面书生的死,比如竹山上的异象,再比如各方势力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只不过这些事情平民是不会在意的。竹山多一位弟子,儒家圣地再添一人,也只是人们口中的话题罢了。不过有一些敏感的民众们会想到一个问题,文武七斌以后会不会成为八斌?

    .........

    秋去秋又来,未有新意。永安城落了一场雨,寒意渐浓。

    城中居民早早换上了长袖衣衫,早开的店铺中小二站在店外,紧了紧身上的长衫,看向天空的目光有几分疑惑。不知为何,今年的秋天好像来的有些早,而且温度更低了一些。

    凉风瑟瑟入城,满城青树枯黄,落满一地成秋,像极了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逐渐看着生命凋零。

    自唐陵开始,虞皇陛下下令,大虞军方进入了完全备战的状态。离阳国师广安真人入唐陵,大虞无数年轻俊杰身死,其中代价最大的便是清风院。

    若非竹山几位先生及时营救,身死的入陵人或许会有一半之多,白久也不会走出来。然而即便如此,清风院的唐椿依旧还是留在了唐陵中,生死不明。

    对于这件事情,文科书院意外表现的比较平静,然而谁都知道,书生表面的平静并非如此,这其中不知朝廷做了多少工作,才将那怒火压下。

    谋杀国之臣子,是国而不能忍也!

    西北怀阳关外,是悠悠一片青色草原,西离之属地。

    北境雪拥关外,是茫茫一片白色雪原,北燕之属地。

    此时两地虽不见军营驻地,但谁都知道对方在准备着什么。关内大虞铁骑也正整装待发,关外草原的骑军应该也是如此,北燕国向来国力孱弱,不知该如何面对大虞的怒火。传闻武圣大人唯一的女弟子也从贺兰山出关,如今正在怀阳关内。

    大弟子古青阳在北,女弟子关月在西,紫杉园送了一封信往草原腹地,要的是一个交代。大虞兵部已经开始在后方运作,为前线的供应做准备了。

    ............

    竹山的风景依旧美好,萧瑟秋风吹不黄满山竹叶,反而让山中清凉飒爽,犹如春意。雨水散落山中青翠,更显一片碧绿波涛。

    时间去的很快,时间也来的很快。

    白久不知自己是否想清楚了老师交代的问题,只是日子过的有些平淡。

    对于竹山从最初的陌生,到逐渐的熟悉,他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早晨的时候随着大师兄去山间伐竹,原来不同地方的竹子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原来大师兄伐竹从来没有用过真气,反而动的是真力气,怪不得看起来总是那么辛苦。山间原来有那么多隐藏的小湖,有一座湖是大师兄最喜欢的,不大,但是有荷叶少许,有游鱼几条。

    巨大青树下那几间小房,都是用竹子和木头搭建而成的,除非强行破坏,风吹日晒的话,用个几十年也不是问题。

    竹山虽然叫竹山,但也不都是竹子,还有很多松树和枫树。

    二师兄总是在瀑布旁的亭子里写字,水落而起的轰鸣声和雾气很大,但是亭中的纸上,却从未有过潮湿的痕迹,而且二师兄好像根本听不到那轰鸣的声音一样。写字其实也是再练,还有就是背,二师兄总是时不时拿些古籍,字虽是抄下来的,但看起来却个个神采飞扬跃然纸上。花锦说,二师兄写字是老师为了让他静心,只是没想到字越写越好,心却越来越乱。

    竹山山顶处是一片开阔,有巨大的崖坪,自然也有很多山崖。有一处临近瀑布,中间处有一道裂缝,不知是哪位先人在那分开的山体间刻下了数道沟壑,沟壑中则放置着很多书架,书架上自然是书,如今已经布满了整块山崖。听花锦说,老师还未被尊为圣人之前,便在这里读了百年的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