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琉璃璧啊。”张扬鉴定完说道。 琉璃没啥特殊的,起源于西周,到汉代的时候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工艺了。 但是把琉璃烧成这种玉璧的形状,张扬还是第一次见。 琉璃不是建筑材料吗? 性质大概相当于把大理石雕成挂饰戴在身上。 想起直播间的韭菜老哥们,张扬突然觉得,这块琉璃璧还挺合理的。 反正只要好看就行。 虽然以张扬的审美看,它并不好看。 但万一东汉末年的吴国,以丑为美呢? 古人的审美观很难讲的。 除了琉璃璧,苗老师他们还从墓里搜刮到了一件陶楼。 表面的釉也是这种琉璃的绿色。 陶楼在汉代算是非常普遍的陪葬明器了,唯一的作用,大概是用来佐证,孙策生前对绿色的琉璃器确实有点偏爱。 不然葬他的人不会强行塞这种东西进去。 除了琉璃器,剩下最珍贵的东西,是苗老师从一架马车上掰下来的、龙头形状鎏金铜柄。 应该是当初马车上的装饰物,不过价值很一般。 “我感觉珍贵的东西就是这些了。” “剩下那些陶器、青铜器,都是日用品居多,没啥特殊的。” 苗老师把他认为值钱的东西介绍完,表情如释重负。 这件事压了他几十年,今天终于解脱了。 “那行。苗老师、林馆长,你们看看要不要签一份捐赠协议啥的,把这些陪葬的明器都放到博物馆里。”张扬建议道。 他不打算再浪费时间在这件事上了。 搞清楚了是谁的墓,还收获了一件“天帝使者”的封泥,他就没白来。 至于为什么他能把东西揣在兜里直接带走……当然是因为他后台硬啊。 而且这次帮三川市的文物部门,一次性缴获了这么多的文物,他不去庆功宴,谁敢先动筷子? 只拿件封泥真是便宜他们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