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非常至于。”楚子强咽了下口水,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刚才磕头太用力了,脸红通通的。 “扬哥,你是不知道,我多久没和傅姐聊这么长时间了。上一次和她聊天超过五句话,还是我二大爷摔了,她打电话向我问情况。” “这么久吗?” 张扬想了一下,楚振民受伤,离现在得有两个月了。 怪不得楚子强这么激动,连磕头都来了。 “是啊,所以明天,你一定得在。我看傅姐对你观感挺好的,有你当润滑剂,我们才不会尬住。” 润滑剂吗?张扬一脸黑线。 合着自己是这么个作用啊,连僚机都算不上。 “行吧,那先睡觉吧,明天一起过去。” “扬哥你先睡吧,我再背一下西方艺术的知识点,明天用得上。” “牛比。”张扬心悦诚服的给楚子强竖了个大拇指。 第二天上午,傅思诗带着张扬二人,到了她位于崇文门商圈的画廊。 她生意做的挺大,租了半层的写字楼,一上电梯就能看到“书鸿国际画廊”几个金色浮雕的大字。 底下还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翻译。 国际范儿十足。 和这么好的招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画廊本身的衰败。 衰败倒不是说装修烂、或者积灰严重,而是没有员工,也没有顾客。 落地窗帘把房间遮得死死的,显得死气沉沉。 “这两年国际艺术品贸易有点不好做,我一般也就来客人的时候,带他们过来一下。其他时候,除了保洁阿姨,都没人进来。”傅思诗边开门,边给张扬两人解释道。 “没有考虑去国外或者香江送拍吗?”张扬好奇的问道。 在国内,想把西方艺术家的作品卖出高价,难度有点大。 除非是毕加索、梵高、莫奈这种享誉全球的画家。 但很可惜的是,毕加索是立体派,梵高和莫奈都是印象派,而傅思诗偏爱抽象派的艺术作品,基本就告别国内市场了。 说实话,听到楚子强说,她的画廊之前几年都是赚钱的,张扬都觉得不可思议。 “当然有送拍啊,其实我这个画廊能活下来,就是靠把咱们国内抽象派画家的作品,拿到海外市场上去卖。” “咱们国内画家的作品吗?” 这下真触及到张扬的知识盲区了。 “都有谁的啊?” 他只听说过赵无极,因为那个人的画贵,动不动就几个亿。 但赵无极是法籍华裔,这种只能说攀攀关系还行,硬说人家是国内画家有点牵强。 外界对他的评价也是“西方现代抒情抽象派的代表”。 “张扬你之前提过赵无极,那你应该也知道吴大羽吧?”傅思诗笑着说道。 “额……不知道。” “吴大羽是赵无极的师傅,也是华夏抽象绘画的奠基人。”楚子强贴心的解释道。 这都是他背过很多遍的资料了,简直信手拈来。 “这样干聊,可能不好理解,刚好我这里有吴大羽先生的画作,我带你们去看看吧。” “好好好。”有实物看,张扬求之不得。 不然听这两个人聊,有点无聊、还有点坐牢。 “其实我当时想要做抽象派艺术品生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种,在咱们国内还是一片蓝海。” “我本来以为很快就要发展起来了,结果,你知道的,停滞了一段时间,就到了现在。” 傅思诗随意的聊起这些,显得有些无奈。 张扬是能理解的,因为他也想过这方面的问题。 当初他研究古玩市场的时候就发现,国内外收藏市场最大的差别,就是油画。 尤其是抽象派的油画。 欧美的拍卖会上,最贵的作品基本都是抽象派的油画,价格处在真正的金字塔顶端。 但是在国内,这类艺术品是完全边缘化的。 张扬想过,要不要涉足这个领域,最后发现,不仅自己欣赏不来,他甚至找不到能欣赏这些东西的人才,这才不得不作罢。 “好了,这就是吴大羽先生的画作了。”傅思诗停留在一副小小的彩色绘画作品前。 看到这幅画,张扬的第一反应不是画的怎么样,而是画的尺寸。 这也太小了。 宽度只有十厘米左右,长也绝对不超过二十厘米。 再一看画的内容,好像是用蜡笔画的。 配上白色小巧的纸张,说这是小学生美术课上,在绘画本上的涂鸦,张扬都信。 画框底下标注的很清楚,这是吴大羽的《花圃》,成画于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副纸本的蜡彩画。 售价为2万RMB。 蜡笔画也就算了,怎么还卖的这么便宜啊? 张扬说出了自己心中疑惑:“这是用蜡笔画的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