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田间往事-《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第(2/3)页
陆三爷笑容满面,脸上的褶皱都散开了,在他看来算账比什么四书五经有用多了。
村里孩子哪敢奢求考秀才、举人,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来人间做老爷来了,泥腿子能做个账房就不错。
将来攒钱娶个媳妇,慢慢就成了城里人。
再之后的事,那就是下一代考虑的了。
晚间。
李平安炖了一大锅咸鱼,打开陆三爷送的农家酒,勉强算摆了个有酒有肉的席面。
柱子等人锄草翻土回来,听说李平安教读书算账,顿时变得热情起来,凑上前嘘寒问暖。
这个要送米面,那个要送桌椅。
李平安从未受过这般热情,先前名声赫赫时,坊间百姓畏惧多过尊重。
“大家放心,我定会好生教导。”
柱子举着碗敬酒,言语间有几分祈求。
“先生,俺家那憨子又笨又犟,还请您多多费心,若是他不听话,尽管往死里打,打伤打残也没事!”
“放心,不会伤残。”
李平安说道:“我还懂些治外伤的法子,打伤了治好,再继续打,定能好好学习!”
“先生还是大夫?”
陆三爷满脸惊喜,老师救人思想,大夫救人体魄,放在哪个村都受人尊敬。
“略懂略懂。”
李平安练了这么多年武,也懂了些药理,再加上前世手段,治疗外伤不是什么难事。
陆三爷愈发热情,拉着李平安的手说话。
“唐先生,咱村里也有空地界,要不你搬过去住?”
李平安微微摇头,随意寻了个理由拒绝,不着痕迹的打听陆家村情况,很快有了个大概了解。
百余户,论富庶,在凉州排得上前列。
沿河而居,府城脚下,只要不是灾荒年景,不用担心断粮断顿。
不挨饿,已经是富农了。
李平安又打听种田诀窍,譬如何时浇水、沤肥、锄草翻土等等,结合去年种药的经验,理论上学会了种田。
至于具体操作,最终长多少粮食,还要结合实际。
务农是个技术活,可不是洒下种子,秋天就能收的暴利行业。
聊着聊着,陆三爷忽然说道。
“先生不该选这块地,待官契到了时候,还是换去那边种田罢。”
李平安疑惑道:“莫非这水田有问题,不长粮食?”
“是不吉利!这块地的原主叫王老实,祖上也是个外乡人,没个族人倚仗……”
“他家里地临着河,年年长得粮食多,让城里的官儿看上了,就要低价强买……”
“田是农人的命,他哪里肯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