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舌战群儒(二)-《三国:家父曹孟德》


    第(3/3)页

    人群中的曹彰看着孔融也被诸葛亮三言两语就驳倒,对他更加欣赏,对于诸葛亮的观点,他是完全认同的。

    他认为约束社会靠的是法律和规范,而不是能被动摇和改变的人类感性,所以儒家思想绝对不是治理国家的好方法。

    大儒孔融也被诸葛亮驳倒,让在场的各路名仕们都受到了一定打击,思量着自己是否具备和诸葛亮辩驳的资本,又该用什么理论去和他辩论,一时间竟然没人上台挑战了。

    看到没人提问,曹操麾下的谋士们坐不住,程昱站了出来,直接开口说道:“诸葛先生,听了您刚才的高论,在下深以为然。儒学的确是有其缺陷,凡事都靠自律,的确难以治国。如果凡事都靠德行感化,天下间哪里还会有作奸犯科。”

    “诸葛先生对儒家和道家都不推崇,莫非你推崇的是道家吗?”程昱开口向诸葛亮询问道。

    诸葛亮面不改色,平静地回答说:“秦国的暴政不就是法家治理的结果吗?最终结果,是所有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混乱。仅仅依照法家,就会牢牢控制百姓,让他们无法呼吸。如此治国策略,已经被证明是绝对失败的治国之策,已经被扫入历史尘埃中,我又怎么会推崇这种思想?”

    程昱听了这番话,脸上的神情一向转为了尴尬。

    他本来以为诸葛亮反对儒家和道家,那就应该是选择法家,自己故意发问,是想引诸葛亮入“圈套”,在加以驳斥。

    没想到,诸葛亮直接识破了他的意图,否定了他的猜测,而且还用一句被证明失败扫入历史尘埃加以评论,就直接封死了程昱继续开口的机会。

    儒家、法家、道家三种思想都被诸葛亮驳斥,剩下的墨家、农家、杂家,自然也就不好再开口,相对而言,他们的思想也都在历史上被证明过失败。

    春秋战国时还是百家争鸣,可后来却只剩下儒家,其他学说都慢慢消失,现在站出来去和诸葛亮辩论,分明是自取其辱了。

    曹彰在人群中看着诸葛亮的表现,微微点头,不得不说,这番舌战群儒,丝毫不亚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诸葛亮的见解和眼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就在此时,人群中又站出了一个人,高声说道:“诸葛先生,你对诸子百家都持反对态度,那你认为的治国之策,应该是什么呢?”

    众人一起定睛看去,发出这个疑问的人,正是曹植身边的首席谋士——杨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