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清北书院,秦明并未隐瞒,一五一十做了回答。 坐在秦明对面的武士彟,了解的越多,心中越是心惊。 他没想到,现实中的秦明,居然比传言中的更加杰出。 传言中,秦明虽智勇双全,但眼前这个年轻人所展现的见识与格局,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特别是在谈及教育理念和对未来的规划时,那份从容不迫与前瞻性的思考,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后辈。 裴寂同样露出了几分意外之色,作为历经沧桑的老臣,他对人才有着敏锐的嗅觉。 秦明不仅在学问上有深厚的造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备将学问转化为实际影响力的魄力与手腕。 这种能力,即便是许多资深官员也难以企及。 “秦小友,有关清北书院的诸多改革之策,能否与老夫详述一二?” 裴寂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他相信,秦明口中所说的改革,绝非空谈。 秦明微笑着,不疾不徐地分享了自己对清北书院的愿景。 “在我看来,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诗词歌赋、经史子集,更应包含恪物、算学、医学等实用之学。” “我希望,通过设立分科教学,让学生根据兴趣与天赋选择学习方向,同时引入实践课程,让学生走出书院,接触实际,从而培养出既有深厚学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他的话语引起了一片赞同之声。 武士彟更是抚掌称道: “此等见解,实为高瞻远瞩!若能实施,必能为我大唐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随着讨论的深入,秦明的构想逐渐清晰,一个包容并蓄、注重实践与创新的教育体系,跃然纸上。 在场众人,无不对秦明的远见卓识感到由衷地敬佩。 李渊站在一旁,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 他深知,秦明的这些想法,不仅会改变一座书院的命运,长远来看,更可能影响大唐的文化与教育发展。 这才是他所期待的.... [只可惜,那个逆子,这么久了,似乎仍未意识到这一点。] [不过没关系,没有那个逆子参与,朕一样有办法,帮着明哥儿将书院发展起来...] [直到它成为大唐的脊梁,无人可撼动.....] 宴会继续进行,气氛愈发热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