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盐的价值(上)-《迷途在1643》


    第(3/3)页

    其实现代人对明末的银两价值还真不清楚,吴一听说是一两,就满不在乎地说道:“好!就一两,”又从兜里拿出一包300克包装的精盐,给了东家道:“你看看这个值多少银两。”

    管家抢前一步,接过盐,反复看了仔细,吴一说道:“可以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说完用一把折叠小刀戳了一窟窿,立马从白色纸袋中洒出细细盐来,一边吴一又说道:“可以尝一下。”

    管家一脸疑惑,用手指拈了一点,放口中偿偿,这一偿不打紧,惊的管家连双手也抖了起来,手里的盐随着抖动,淅淅漱漱撒落下来,随后激动的大叫“东家,是盐!是盐啊!”

    边上的2个长随疑惑了,“盐就盐呗,没吃过似的。”

    只见管家一瞪眼,“你们懂什么?此盐非彼盐。”

    明代食盐多苦涩,其实也有好的盐,称为白盐,是西南盐井所产,山西的盐全是盐池所产,因提取工艺落后,加上官府限量专卖,平常百姓想要吃点盐是很不容易的,盐的品种也多,比如还有黑盐、赤盐、胡盐、柔盐、臭盐、马齿盐等等,按照产地区分,还有石盐、伞子盐、木盐、蓬盐、崖盐。平常百姓吃的最多就是黑盐跟赤盐,在西北地区就是赤盐多,此盐中含硫较高,闻起来有股气味,而黑盐多杂质,有泥土腥味。

    明朝的盐还有一个特点,特别是在西北和关外,盐是结成大块的,就跟一包香烟大小,吃时,就在食物上擦一擦,要不就用刀刮一刮,刮下点盐末出来调味,当然也可以捣碎了吃。

    像这样,白如霜,细如雪,咸中带鲜,纯度如此之高连听也没听说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