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能工巧匠-《签到三年,成为全球特战之父》


    第(2/3)页

    两位老者走到陈渊和吴老三人面前,尴尬的说道:“根据设计图上面的计算,以及新型强化钢材的硬度,这个发动机硬是没有问题,可凭借我们现在的工艺水平,想要将发动机生产出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这就是两位老者留下来的原因。

    新型强化钢材的硬度超出了他们现有机床的加工能力,而且发动机要求的精度也太高了,他们很难完成发动机的制造。

    就算在实验室里用手工的方式一点点搓出来一个实验用的发动机,但无法进行量产,那也白搭。

    陈渊点头道:“发动机是一个极端精密的东西,如果出现零点几毫米的误差,都可能缩减发动机的性能,甚至让它无法正常工作。”

    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炎国早就买了很多苏式的先进发动机,在实验室中也进行了很多拆解实验,了解了它内部的具体构造,可仿制的东西一直无法达到标准,性能与原来相差太远。

    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机床加工的精度不够,材料的硬度也不达标。

    发动机是飞机的灵魂,仿制出来的东西效果不好,那一切都免谈。

    国家明白这种情况,可是拥有高精度机床的势力,都将其当成了战略物资,别说对外出售了,就是拿出来展示一下,都不让炎国人靠近观察。

    现在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除非尽快找到这方面的特殊人才,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追赶上去。

    但炎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一直很慢,高精度机床的市场一直被其他势力把握,加上发掘人才的机制差了一些,一直没有人能够突破封锁。

    有时候想想也有些可笑,偌大的基建狂魔,在很多领域都作出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却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能工巧匠。

    直接原因就是这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和企业更看重贸易带来的利润,却不愿意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去。

    现在真正静心研究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了。

    那些愿意敢这种有苦又累的人,都会被其他人瞧不起,被骂成是傻子,不懂得全球化的形式,不知道什么才是赚钱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