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考成-《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3)页

    杨荣的去世让内阁大学士心里也有些戚戚然,胡濙自然也是如此,现在听着李显穆这番话,只觉心中安定了许多。

    “元辅,但有吩咐,皆可明言,正值这等危急存亡之秋,在下省得。”

    “好!”

    李显穆沉声道:“这数年来,内阁收权至此,甚至将大明十九省的规制皆改变,却不仅仅是为了权力,而是要以内阁而撬动天下。

    接下来,就是所有事务的最终目的。

    实行考成法!”

    胡濙有些惊疑不定道:“考成法?”

    从名字上,他也大致能听出来这是一个什么事情。

    实际上,明朝早已有对官吏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

    这项制度就是“京察”。

    依据大明初期制定的制度,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均指考察)。

    在这些考察上,列为“上上”的就可以升迁,这就是地方官“三年一升”的由来。

    但问题来了。

    这些考察非常流于形式。

    考核项目有问题,用现代的言语来说,就是“绩效规则”不对,根本就考察不出一个官员真正的能力。

    甚至还成为了官员们争权的手段,比如“京察”时,对自己人手下留情,对政敌则严苛逼迫。

    京察六年一次,还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取消,让许多官员都非常松懈,并不将京察放在心上。

    自宣德年以来,李显穆知晓京察这些缺点,所以一次都没有举行过“京察”。

    “守正公的意思是京察?”胡濙带着丝恍然,“守正公的目的是这个,所以才将传统六部改制成如今这般。

    按照如今这样的制度,各部之间权责明晰,不可推诿,是好是坏,一目了然,一定比当初京察的效果好很多。”

    说完后,胡濙又犹豫道:“但仅仅是为了此事,就花费数年时间改制中枢朝廷和十九省地方,是否过于劳民伤财,又是否太过于小题大做?”

    李显穆摇摇头,“自然不是为了京察,只是和京察有一点相似而已。

    京察六年一次,考成却不是。

    京察的各项目,考成也不查。

    考成要对各级官吏进行定期考察,并且对其所办各事均规定期限办妥。

    如今十九部权责明晰,每一部所要做何事,都非常清晰,部中官员的职责也清晰明了,无人能推诿。

    内阁每年都会给十九部、十九省定下目标,譬如十九省税收额度,再比如十九部所接手的任务。

    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账簿上,这些任务,分为年、季、月。

    若是到时没有办成,则要受罚,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内阁监察统率十九部,十九部手中同样有一本账簿,核对十九省对接任务,对十九省的进行考核。

    同样有最后期限。

    这就是,立限考事、以事责人,每一件事都会落在一部、一人身上。

    从成立反贪局开始,到将六部改为十九部,乃至于让十九省诸府县皆改制,一切都是为了今日!”

    胡濙震惊的下巴都要掉了。

    按照李显穆所言,日后的大明,其权力运行便是——

    内阁统领监察、监察机构监督十九部,而后十九部监督十九省,每一级都有上级考核,内阁对十九部不满,那十九部必然会责对相应的省。

    这……

    胡濙仅仅略微一想,就能想到日后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考成法的基础,则在于内阁保持大政之权!

    一环套一环。

    精妙无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