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独我-《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3)页
可再一想,经过李显穆改制之后,内阁是大明政务无可争议的核心,诸部已然失去了和内阁争夺的可能。
不向内阁伸手,终究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本一片寂然的大殿之上,随着李显穆一字一句,渐渐升起些浮华之声,心学一派立刻响应,顿时殿上多鼓噪之音。
王振骤然得势,纵然那些不得不依附他的人,心中如何不会有不满呢?
皇亲国戚,身份尊贵,却要对王振行大礼,心中自然屈辱,尤其是读书人,他们饱读诗书,十年寒窗,可不是为了给一个阉人做走狗的。
若是没有李显穆,他们便也认了,今日以李显穆的身份发难,王振必然大受损害。
“王振!”
来不及众人再细想,上首已然传下一声怒斥。
是太皇太后!
本就匍匐在地上的王振,浑身一抖,更是以头抢地,“奴才在。”
“方才元辅所言极是,你可还有什么话要说?”
“奴才……”
“你不必再说!”
太皇太后立刻打断了王振所想要出言之语,王振一顿,目瞪口呆。
“诸位卿家。”太皇太后环视众人,威严沉声道,“这个现在都皇帝年幼,朝政平稳,多赖诸位大臣之力,内阁所出的票拟,予多次所见。
元辅之能,我所知也。
所谓披红,并无修改,朝廷大策,皆元辅等票拟而成。
王振想要插手朝政……”
太皇太后的一字一句,皆是对王振的宣判,在这场李显穆和王振的争端之中,太皇太后再次毫不犹豫的站到了李显穆这一边。
这早在李显穆预料中,但终究不同。
如今的场合,百官皆在,在这样的场合中,获得胜利,其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打击的不仅仅是王振,还有皇帝和太后,在这种场合中,皇帝作为一个孩子,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显穆拿到了太皇太后更高的授权,司礼监的权力再次被压缩,连批红权都要握不住了。
作为胜利者,最明显的好处,便是李显穆可以组建一个和司礼监完全无关的内阁,这将使他能够牢牢控制住外朝!
先前的内宫——司礼监——内阁,被简化为了内宫——内阁,将政敌排挤出决策环节,可谓一大胜利。
而在九天之上的李祺,更是看到了汹涌澎湃如潮如海的声望,几乎化作紫气向李显穆以及整个李氏家族涌来。
今日这件事在满殿朝臣的关注之下,李显穆真正走到了大明臣子权势巅峰。
此刻的他,已经拿到了比历史上张居正还要高的权力授权。
太皇太后——李显穆,二人合起来,便是完整的皇权、相权、臣权。
在臣子之中,李显穆几乎就要走到顶,已经达到了诸葛亮的程度。
再往上走,要么是周公,有先帝背书,合法的摄政天下,代行皇事。
要么是伊尹霍光,通过政治斗争,攫取权力,培植势力,达到能够废立皇帝的程度。
总之,是摄政!
但那些是可遇不可求之事。
有太皇太后、太后在,那种事怎么也轮不到他,如今已然是权势顶峰了。
王振已然瘫倒在地上,如同被抽去脊梁的狗。
“五年!”
李显穆默默心中算着,拿下内阁,再有五年,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执政联盟!
————
中秋宫宴,王振入东华门,而至谨身殿,诸王公卿臣往而拜之,文正公安坐正视,王振入殿,公慨然厉斥,帝回护,公又训帝,帝不复言,百官遂呼喝彩之,王振战战兢兢不能立,讷讷不敢言,太皇太后赞之,委大政于文正公,朝政遂得一时之安。
时人赞曰:“大明若有天倾日,只手补天惟元辅!”————《儒林正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