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离落-《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3)页

    张氏闻言笑着摇了摇头,或许是没力气,没反驳李显穆。

    “怎么不见太医?”

    “太医回天乏术,让他们都回去了。”

    这下殿中众人皆沉默住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张氏艰难的动了动身子,孙太后扶着她,眼睑低垂,“显穆,可还有什么国家大事没有办吗?”

    李显穆摇摇头,“幸赖太皇太后支持,如今各项朝廷大事都有条不紊。”

    “那就好。”

    “你办事,我是放心的。”

    张氏微微颔首,望向孙儿朱祁镇,轻声唤道:“皇帝。”

    朱祁镇伏在张氏榻前,“皇祖母,孙儿在。”

    “你好好看看这几个大臣,尤其是李显穆。”太皇太后指着李显穆几人道:“国家社稷能够兴盛,就在于他们,你要听他们的教导,日后才能成为明君,不负先祖、不负大明。

    记住了吗?”

    朱祁镇很是悲伤,哽咽道:“孙儿记住了,日后要听各位师傅的话。”

    张氏又望向孙太后,眼睑低垂下来,带着一丝淡淡之色,“太后,予走之后,你就是万人之上,皇帝年幼,希望你不要垂帘听政。”

    孙太后立刻跪伏在张氏面前,泣然道:“母后尚且未曾垂帘听政,儿媳又怎么可能越过母后呢?

    皇天在上,先祖为证,儿媳绝不敢垂帘听政,只希望皇帝能早日长大,如祖如父,使大明辉煌。”

    张氏盯着孙太后瞧了一会儿,缓缓说道:“当初宣宗皇帝不顾朝臣反对立你为后,后来你能登上后位,显穆在其中出力不少。

    他是大明不可或缺的大臣,你也是个妇道人家,对朝政大事,甚至不如我精通,就不要太过参与,日后只要重用他,大明朝政便可不失。

    宣宗皇帝和你伉俪情深,这座他留下来的江山,你总该好好看着,最后交到皇帝的手里。”

    孙太后身形一凝滞,而后才低声道:“元辅才高八斗,世人共知,我又怎么会不重用他呢?”

    又是一阵让人心悸的沉默。

    李显穆面上悲戚,心中也怀着一丝对太皇太后即将逝去的悲戚。

    对皇帝和太后之言,却并无什么波动,没有太多欣喜。

    世人多变。

    大多是记仇不记恩的。

    尤其是当二者走向对立面后,张太皇太后不贪恋权力,自然是高风亮节,可孙太后呢?

    她能比得上张太皇太后吗?

    皇帝呢?

    李显穆能看的出来,皇帝对自己还是比较尊敬、畏惧的,并没有因为先前的事而有所怨恨,但权臣和皇帝,生来就是对立的。

    无数繁杂的思绪在脑海中翻涌,那个后太皇太后时代的未来,存在无数的变数。

    “显穆。”

    太皇太后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他上前一步,恭敬道:“臣在。”

    张氏带着丝怀念,“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是个少年,仁宗皇帝见到你之后,回来兴奋的和我说,他见到了一个麒麟子。

    等到你十二岁横压三百州,高中状元,普天之下都回响着你的名字,我也知道了什么是麒麟子,能做常人所不能,能为常人所不能,才是真正的麒麟子。

    后来永乐朝你入仕后,两次三番救东宫于水火之中,仁宗皇帝和我都感激你,仁宗皇帝能在波云诡异的争端中顺利登基,你功不可没。

    你的忠谨和赤诚,我都看在眼里,宣宗皇帝也从小听你的故事长大,只可惜仁宗和宣宗皇帝都天不假年……”

    张氏微微叹了一口气,纵然过去了许多年,甚至就连自己都走向了生命的尽头,她依旧忍不住的有些悲伤。

    李显穆也垂首低声啜泣,“历代先帝对臣,皆是信重,臣铭感五内,铭记在心,只希望大明能够繁荣昌盛,方不负历代先帝之恩重。”

    “是啊,你的诚谨,我都看在眼中,宣宗皇帝早逝,这偌大的大明,该走向何方呢?

    唯有你最值得信任,于是我维持宣宗时的状况,甚至给了你更大的权力,你也没有让我失望,如今的大明很昌盛,井井有条,很好,我相信,只要这样下去,以后也会更好。”

    “你看皇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