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离落-《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3)页
张氏指着朱祁镇,轻声道:“他是宣宗皇帝的嫡长子,宣宗皇帝驾崩前,除了大明社稷,最放心不过的就是他,日后大明社稷和皇帝都交给你了,让他做个明君,让宣宗皇帝的威名不堕,也不枉你和宣宗皇帝君臣叔侄一场。”
张氏很聪明,她知道李显穆和朱祁镇的关系并不亲近,没有太多私人交情,于是以宣宗皇帝做筏,让李显穆照顾宣宗皇帝的子嗣。
这个聪明的女人啊,一辈子都是最贤良淑德的模样,在如今的民间以及朝廷上,流传着一句话,“长孙皇后、高皇后是听过最贤良的皇后,太皇太后是我等见过最贤良的皇后。”
在古代,对于一个女人而言,这是何等高的评价呢?
此刻,她马上就是踏入死亡黄泉了,她依旧关心社稷江山,多少皇帝都做不到,多少皇帝都败坏祖宗的江山,不在乎万千的子民。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她都值得一个史书上的最高评价。
李显穆目中大恸,叩首道:“大明万岁万安,臣定然会尽心竭力,辅佐天子,安定大明。
绝不会辜负诸位先帝信重。”
语中满是坚定,可心中却忍不住生出几丝彷徨,他自然会尽心竭力,可孙太后和皇帝,真的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太皇太后逝去的太快了!
哪怕再给他三年的时间,局势也将再为之一变,那时他将铸造起铜墙铁壁,纵然是皇帝,他也能掰一掰手腕。
“我相信。”
太皇太后的声音越来越轻,渐渐低不可闻。
殿中点燃的烛火,随着殿外微风的吹拂,明暗不定,咻呼之间,甚至有被吹灭的。
“太皇太后!”
殿中掌事姑姑首先一惊呼,孙太后立刻上前探气息,只一试,手一抖,悲怆高声道:“太皇太后,薨了!”
轰!
李显穆等人不能上前,却通通伏在地上,而后殿中响起彻亮的哭声,皇帝朱祁镇上前哇哇大哭起来。
大哭几声后,孙太后站起身来,发出了她的第一道命令,“太皇太后薨逝,普天同悲,立刻着光禄寺为太皇太后准备葬礼,此事依旧交予内阁督办。”
十九部改制后,所有和皇家有关的礼仪,都移交给了光禄寺,礼部只负责和国家有关系的,比如皇帝的登基大典。
考成法实行后,内阁从各方面来看,都已然成为了十九部的半个上级,万事不经过内阁都办不成。
光禄寺属于胡濙分管的部门,他闻言先是望了李显穆一眼,李显穆微微点头后,他立刻上前应声,“臣等遵旨。”
孙太后自然看到了二人之间的小动作。
心中虽然有些气愤,但方才刚刚在太皇太后面前许诺,此时也不好发作。
只又道:“太皇太后有遗诏,速速取来,而后召集诸王、外戚、公侯伯、二品文官,在殿中宣布。”
京中二品文官,那就是十九部的尚书、侍郎,再加上皇亲国戚,就是如今大明真正的统治者。
这个安排也非常正常。
稍后不久,早已准备好的敛容、收敛等事宜,有条不紊的开始,孙太后毕竟当了十年皇后,并不是真正的无能之人。
在这方面还是很利索的,指挥着宫人将每件事都办的条理分明。
皇帝朱祁镇毕竟年纪还是不够大。
孙太后让朱祁镇先去休息,待之后还有事要让他这个孙子上。
只留下李显穆等人在宫中等着其他人一起进宫商议。
李显穆望着那副收敛着太皇太后的棺材,有些失神。
————
正统七年,诚孝昭皇后薨逝,对于明王朝而言,这是莫大的损失,大明的百姓失去的并不是一个后宫中的太皇太后,而是一个明君。
李显穆大概是最悲伤的那个人,自永乐时代走来,最后一位无条件支持信任他的明王朝最高统治者逝去了。
他为太皇太后所做的悼文,何尝不是对旧时代的哀叹,新旧交替又岂总是前进呢?
随着张太皇太后的逝去,大明的未来恍若铺上了一层阴影,如同璀璨的阳光之下,渐渐笼起阴云。——《明朝这些事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