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进退-《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3)页

    千万人的呼号犹在耳边。

    盛大的葬礼哀荣依稀在眼前。

    暴雨如天际落下的银河,正洗刷京城一切。

    太皇太后故去未久,音容笑貌犹在心中。

    大明局势仿佛未变,内阁依旧高高在上,可所有人都知晓,局势正悄然改变。

    无数双眼睛,望向了内阁首辅李显穆。

    太皇太后的遗诏中,依旧对李显穆极其重视,可皇帝和太后会遵从太皇太后的遗诏吗?

    年幼的皇帝和权臣,当这两个词组合到一起时,他们脑海中闪过历史上无数血腥而残忍的事情。

    无论是李显穆一党,抑或李显穆的政敌,皆知,已然有清风起于青萍之末。

    君臣强弱,狭路相逢,难以幸免。

    皇宫大内,太后寝宫,孙太后正襟危坐。王振匍匐在她的脚下,脸上带着委屈和谄媚。

    眼底深处萦绕着一丝仇恨。

    “太后娘娘,非是奴婢挑唆,李显穆权势之大,普天之下何人不知,民间称其为李半朝,其权势威临君上,这难道是忠臣所为吗?”

    孙太后沉默不语,眼底闪过一丝深深的忌惮以及恐惧。

    这一丝情绪的变化被王振所捕捉,他心中顿时狂喜。

    他就知道,太后不可能对李显穆如此放心!

    太皇太后和李显穆之间有二三十年的感激和信任,孙太后对李显穆并没有。

    一个正常的统治者,对权臣一定是忌惮多过信任,打压多过重用,而这,就是他翻身的机会。

    孙太后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道,“李显穆是宗家长辈,又深受几代先帝重用,且对皇帝也算是恭敬,你所说不过是个人想法罢了,不足为凭。”

    王振自然不会被这等场面话所迷惑,立刻听出了孙太后的言不由衷。

    孙太后的确是对李显穆的权势感受到了威胁,只是限于李显穆的身份,不敢动手,毕竟李显穆从辈分上比孙太后还高了一辈。

    “启禀太后,奴婢有一个想法,一定能削弱李显穆的权势。”

    王振微微眯着眼,带着一丝阴险尖刻。

    “说。”

    “让陛下亲政!”

    王振声音中带着丝得意,“一旦陛下亲政,朝政又岂能让李显穆把持,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孙太后闻言眼中一亮,惊讶的望向王振,她本以为王振不过戏言而已,却没想到真能提出如此有建设性的建议。

    提出的竟然不是阴谋,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她没再沉默,而是直接应下。

    ……

    “太后和陛下依旧未曾召见父亲,这是对父亲失去了信任。”

    李辅圣躬身立在李显穆身旁,语气中满是肯定和愤懑,“自古以来,忠臣难为!”

    “忠臣吗?

    忠于社稷和忠于君王,可不是一回事,在太后和皇帝的眼里,为父便是侵吞君权的那个人,恐怕不是忠臣。

    如今民间不也有许多人在攻讦为父,侵吞君权,是乱臣贼子吗?

    甚至心学内部,不也有人劝为父急流勇退,莫要走上注定自毁的道路吗?

    权利之争,哪有对错?”

    李显穆丝毫不为自己辩解的态度,让李辅圣无言以对,最后只能讷讷道,“那父亲……”

    “皇帝想要夺回权力是正常的,为父不想将权力还给皇帝也是正常的。

    普天之下,没有比权力在我手中,更能为天下人谋福祉了。”

    李辅圣恍然大悟,这就是父亲一直以来,所孜孜不倦所支撑的信念,也是如此教导李氏。

    “你觉得太后会如何出招?”

    又教育了一番儿子后,李显穆淡淡问道,李辅圣闻言一愣,陷入沉思,自古以来,皇帝和权臣斗法,事例太多,一时之间,他竟想不出孙太后可能做的事情。

    “大概是先在朝中拉拢一批和父亲政见不同的臣子,而后再起复一批先前被父亲所打压的臣子,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