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进退-《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3)页
而且,你要记住,我的目的是将大权从李显穆手中夺回来,而不是要让李显穆死!
他是历代先帝留下的能臣、重臣,是宗家之长,大明的行政离不开他,只要他愿意像臣服历代先帝、太皇太后一样臣服我以及皇帝,那内阁首辅依旧是他。
纵然他不愿意,真有蔑视之心,最差也只是致仕归乡,他不会死,你懂吗?
如果你有什么不轨的心思,我奉劝你趁早收起来,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王振心中肝胆俱颤,立刻跪伏在地上,“奴婢不敢,只是心中不忿。”
“不敢最好。”
孙太后冷哼道:“历代先帝都重用的大臣,却一直都怀着忠正之心,若是死在我的手中,亦或皇帝手中,那是要遗臭万年的。
你若是敢让主子背上这样的名声,那可真是万死难辞其咎了。”
听完这番话,王振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太后竟然说出了这样的理由,那想要鼓动太后和李显穆全面斗争是很难了。
看来还是要在皇帝身上下功夫。
皇帝对李显穆这位表叔祖父的态度那是相当复杂,宗家长辈,还是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在年幼时,还被用来恐吓过。
在皇帝心中,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的形象。
说曹操,曹操便到。
皇帝听闻了李显穆上奏请他亲政的事后,立刻就来到了母亲孙太后的寝宫之中,询问此间内情。
尚是一幅少年样,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喜,朱祁镇进宫后立刻躬身行礼,起身后,便欣然问道:“母后,前朝传来的事可是真的?”
孙太后将手中奏章递给朱祁镇,“是真的,内阁首辅李显穆率一众官员请你亲政。”
朱祁镇匆匆接过,浏览读过,忍不住大笑起来,笑过后,又疑惑道:“母后,这……
元辅这是为何?”
在朱祁镇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李显穆算是一个带着负面的正面角色。
在父皇、皇祖母的口中,李显穆自然是大大的忠臣,在他刚刚登基的那些年中,李显穆和另外几个顾命大臣,也的确是保证了大明稳定运转。
而且李显穆是坚定反对另外支脉为帝的人。
但从身边人的反应来看,李显穆侵蚀了属于皇帝的权力,是典型的权臣,和他从小看的《霍光传》、《伊尹传》等故事中的主角是一样的。
皇帝也如芒刺背,甚至有废立皇帝的权力,这让朱祁镇不由自主的产生了恐惧、继而排斥。
直到今日。
他听到了李显穆请求他亲政的消息,他震惊,却又欣喜,他从小听着祖父、父亲的故事长大,怎么会没有建功立业的心思呢?
现在亲政了,就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了!
于是他向母亲问出了第一个问题,“亲政后,是不是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了?”
孙太后不假思索道:“不可能,万事都要和朝臣商议,尤其是内阁大学士。”
此话一出,殿中立刻沉寂,孙太后和朱祁镇都沉默起来,王振眉宇之间挑了挑,强忍住没说话。
朱祁镇到底是年少,沉不住气,迟疑问道:“那这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呢?”
纵然朱祁镇再笨也知道,内阁就是元辅李显穆的一言堂,和内阁商议才能施行的话,那不等于还是要听李显穆的。
“还是不一样的。”孙太后反驳,却有些说不出话来,她突然意识到,只要在外朝没有人手可以用,那即便是皇帝亲政,权力也出不了皇城。
李显穆这么痛快的请皇帝亲政,恐怕便是知道这件事,她想明白后,脸色一阵青、一阵紫,而后再次将目光放在王振身上。
她突然意识到,王振很不简单,早在数年前,就已然看到了内阁的重要,想要往内阁中掺沙子,只是被李显穆果断的出手打断了。
而且王振一直都在收拢十九部、十九省中的人手,十九部的尚书、侍郎之中,不乏投入他门下的。
如果她记得不错的话,上一任河南巡抚就是通过王振的门路谋取的官职,只是后来李显穆废掉王振后,将王振一系的官员都撤了个底朝天,河南巡抚在考成中得了下品,直接被送到交趾去教化蛮夷了。
“王振,你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畅所欲言。”
“王先生。”朱祁镇也望了过来,眼中带着期待之色,相比于他母后,他对王振是真的信任,当初如果不是他力保,王振怕是活不下来。
王振只觉心中扑通扑通的跳起来,他知道,自己的机会又出现了!
“回禀太后娘娘、陛下,想要说话算话,就要有官听话才行,想要让他们听话,就要给他们想要的,所谓荣华富贵。
如今陛下亲政,得到了最大的权力,可以给予他们所有想要的,那收回权力就并不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