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夺权之道-《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3)页
“陛下是天子,天然就站在胜利的那一方,政斗的关键在于,陛下要亮明态度。”
“谁能给所有人利益呢?人有内外亲疏,这是人之常情。”
“在大明茫茫多的臣子中,必然有郁郁不得志的、有因为李明达显贵而受到压制的、有不在心学党中而仕途不利的。”
“这些人时时刻刻都在想,若不是李明达,他们是否能登高眺远呢?若非李明达,他们是否能一展所学呢?”
“一旦陛下隐晦的表明态度,这些人立刻就会蜂拥而上。”
“奴才认为,待陛下亲政后,第一件事便是应当下一个类似于‘求贤令’的诏书。
自遗野之中拣选蒙尘的明珠!”
一番话说完,听的皇帝和孙太后瞠目结舌,朱祁镇懵然问道:“王先生,遗野之中当真有明珠因元辅专权而蒙尘吗?”
王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低声回答道:“陛下学过宋史,宋仁宗、神宗年间诸党之争,谁对谁错呢?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范仲淹、韩琦,又有谁不是明珠呢?”
若是此刻李显穆在这里,也要为王振的机智奸猾而佩服,经历过最惨痛的失败,几乎失去一切,甚至生命。
这几年没人知道王振在想什么、在反思什么,但他重新归来时,已然穿上了甲胄、磨利了兵刃,再不是当初那个不堪一击的人了。
纵然他依旧不懂治国、不懂民政、军事,但揣摩人心、勾结诬陷等斗争手段却已然炉火纯青。
李显穆!
我从地狱归来,怀着一腔怒火!
朱祁镇本就信任王振,此刻又被王振这极具迷惑性的话所影响,几乎立刻就想要按照王振所言去做,将李显穆归于一个专权的大臣。
好在孙太后没那么盲目的信任王振,她察觉出了一丝不对,紧盯着王振问道:“纵然事实当真如你所说,可大明自永乐年间李显穆执政以来,一直都顺畅运行,民间多称赞他为治世能臣。
历代先帝信重他,是因为他忠谨、也是因为他的确让大明昌盛,你说的那些因为李显穆而不能显贵、仕途受损的大臣,难道是那些贪污而被流放、考成不达标准而被降级的臣子吗?
如果重用他们,难道不会让大明陷入衰退之中吗?”
王振一听孙太后之言,只觉脸上的笑容都有些难以维持,心中不由暗自腹诽起来。
“太后娘娘,自古以来夺权必然都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只要之后……”
“不行!”孙太后想也不想就否决了王振的话,她转头望向朱祁镇,沉声道:“皇帝,你要记住,这江山是你父皇传给你的,你要好好的治理它,让它昌盛,而不是败落,否则百年之后,你就不要来见我们。”
王振又怎么会明白呢?
孙太后虽然缺点非常多,没有什么远见、没有什么眼光、有些不合时宜的权力欲,但有一点,是她的优点,也是宣宗皇帝朱瞻基和太皇太后张氏能放心把江山和小皇帝交给她的原因。
那就是——
她和朱瞻基是真爱。
在孙太后的眼里,朱瞻基留给她的江山,是第一位的,保护好这个江山,百年之后,她才有脸去见朱瞻基。
王振不明白这一点,于是必然在孙太后这里碰钉子。
朱祁镇却有些被搞晕了,既不能夺回权力,也不能不夺,这怎么办?
孙太后此刻也是有些两头晕,她心中自然是对李显穆有所忌惮的,她自然希望李显穆的确是个赤胆忠心的忠臣。
但现在已经不是先秦两汉时代了。
有司马懿、刘裕、萧菩萨、赵匡胤等一批类人群星闪耀,把道德廉耻踩在脚下,又有开国时太祖皇帝杀戮元勋,她怎么可能不怕呢?
历代先帝、太皇太后能压得住李显穆,那再信任也不为过,但她?
孙太后很有自知之明,再让李显穆这么发展下去,她根本就压不住,更何况一个十几岁的皇帝。
所以夺权势在必行!
关键是怎么能不造成大的损耗就夺权成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