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夺权之道-《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3)页

    王振的办法,一定管用。

    但,她纵然是个不通政事的深宫妇人,也能听得出必然会造成朝廷之上,至少两党之间疯狂攻讦内耗,于朝廷大大不利。

    害人害己,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用的。

    孙太后将要求说出,这下王振心中暗自骂骂咧咧,脸上却显出愁苦的表情,这也不算是装的,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命苦。

    皇太后既要、又要、还要,这不是玩人呢?

    那可是独自扛着大明两京一十九省的内阁首辅李显穆!

    我能找到对付他的办法就已经很不得了了,你现在还要一个更好的办法,这不是开玩笑呢?

    他也不敢直接拒绝说自己没办法,毕竟这可是他翻身的唯一道路,李显穆这座高山,也是他掌权路上唯一的障碍。

    他势必要将其扳倒。

    他沉吟一番后,缓缓道:“太后娘娘,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大明离了谁都会转,朝廷之上,自然有和元辅关系并不如何融洽的重臣,先帝所重的顾命四大臣中,杨士奇岂不就是之一吗?

    在十九部的尚书、侍郎中,在十九省的巡抚、布政使中,又有多少英雄人杰呢?

    再不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士子自科举之中卓然而跃起,这些人身家清白,可以为陛下所用。

    这些年李显穆心学一脉发展迅速,和他把持科举有很大的关系,奴婢认为,从下一届秋闱和春闱开始,陛下应当派遣亲近大臣主考,如此必然可以拣选出站在陛下这一边的士子。”

    说出这番话来,王振内心是比较难受的,走这条路,对他的权势会有一点影响,不过这条路能刨根。

    科举主考官的影响太大了,甚至能决定一科士子的命运。

    若是能够把持科举,出一些君臣关系的考题,自然就能筛选出一片人来,让众士子不由自主的在皇帝和李显穆之间选边站。

    王振虽然难受,孙太后脸上却露出了笑容,这个主意说中了她的心里,“就按照这个办法去做,不能太过于声张,不要让朝廷之上立刻陷入党争混乱,李忠文公之前说过一个词,要克制‘烈度’。

    元辅说过,朝廷是处理天下十九省政务的枢纽,不是整日吵架不做事的村间地头,表达出我们的态度即可。”

    王振知道只能如此了,可这样他怎么打击李显穆的威望,又怎么能借着打击李显穆快速掌权呢?

    他心中颇为不甘。

    突然,一个念头浮现在他脑海之中,让他整个人都激动的战栗起来。

    “陛下、太后娘娘,奴婢方才突然想到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对陛下大有裨益。”

    朱祁镇惊讶问道:“何事?先生请说。”

    “麓川!”

    王振有些激动的吐出一个词来,朱祁镇和孙太后都有些迷茫,这个词他们自然是不陌生,如今大明西南地区的一个土司王国,时降时叛,前两年还刚刚和大明打过仗,大明吃了不少亏。

    “自古以来,君王想要获取威望,军功是不二之法,太祖太宗皇帝,皆是有威压天下的军功在身,于是群臣俯首,乾纲独断,未有敢言者。

    先帝大权独揽,也曾御驾亲征,威震北虏,于是举朝大臣,唯有敢言者。

    若是陛下也能得到这等军功,立下功绩,岂不是如今之难局,迎刃而解?”

    这一番话说的朱祁镇心中激荡不已,血冲大脑,慨然道:“先生说的是啊,太祖太宗皇帝,皆有开国之功,仁宗先祖一万人守北平,而五十万人不能破;先帝随从太宗皇帝数次北征,朕,乃是诸位先帝嫡裔,大明天子,又岂能屈居于人后呢?

    自当是随从诸位先祖先帝,手提三尺剑,立下不世之功,继而威压一朝,万民俯首!”

    说着,竟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威风凛凛的模样。

    “胡说什么!”

    没等他大笑两声,就被孙太后径自打断,冲着王振怒声道:“你这阉人,怎么敢鼓动皇帝亲征,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阵之上、刀枪无眼,皇帝万金之躯,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怎么办?”

    朱祁镇顿时焉了,如同霜打的茄子一般,面对母后的淫威,他自然不敢反抗,只能摸了摸大脑袋,一言不发,但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不屈,明显是没听进去。

    王振讪笑着解释,“太后娘娘误会了,奴婢怎么敢鼓动陛下亲征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