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满-《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3/3)页

    “辅圣。”

    李显穆叫住了正要离开的儿子,李辅圣转回过身来,“父亲可还有什么吩咐?”

    李显穆望着自己寄予厚望的嫡长子,陷入了沉思之中。

    李辅圣出生于永乐年间,宣德年间高中一甲第一,李显穆将其打落到二甲第一的位置,其后又经过考试,再次名列第一,进入翰林院。

    如今的翰林院可是机密要地,和内阁关系密切,号称“小内阁”,能进入这里的,都是最顶尖的大才子,前途一片大好。

    据“小道消息”,但凡从翰林院外放的人,那都是被当作“内阁大学士预备”培养的。

    元辅李显穆在正统元年的殿试中,明确说过“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内阁大学士要理天下之政要,必须要既做过父母官,又在朝廷协理过诸部,既要有俯视天下的格局,又要曾经脚踏实地的处理过全盘政务。

    翰林院恰好就是那个能俯视天下的地方,在这里任职,能通过内阁,看到大明两京一十九省的杂务,也能看到朝廷之上十九部的杂务。

    将这些收在心中,再去府县之中历练一番,知晓民间底层的疾苦,明白朝廷和地方之间的矛盾、痛点,再入内阁,才能真正有大用。

    当然,内阁大学士毕竟名额有限,以这些年的经验来看,更换也并不频繁,大部分的想法都是担任十九部其中一部的尚书,或者是担任布政使、巡抚,做一任封疆大吏。

    在争夺这些官职方面,翰林院依旧有极大的优势,只可惜翰林院的准入门槛太高,让人望洋兴叹。

    “辅圣,你该下去了。”

    李辅圣愕然惊讶,而后瞬间反应过来,“父亲!您的意思是让儿子外放府县吗?”

    “你年纪也不算是小了,这些年在翰林院、内阁之中值守,学了一肚子的学问,也该是让你去地方历练一番,待为父看看有没有出缺的州,你去担任知州吧。”

    知县太低,知府太高,知州恰好合适。

    “儿子谨遵父亲之命!”

    李辅圣甚是兴奋,留在京城之中固然是好,但他早就想要前往地方造福一方,同时也想亲眼看看这些年新政在地方实行如何,现在地方上又有什么疑难是朝廷中枢所不知道的。

    大多数京官自然是不愿意外放的,除了江南这少数富裕地方,其他地方自然远不能和举全国之力供给的京城比较。

    在大城市呆习惯了,谁也不想去生活不便的穷乡僻壤。

    何况是官场之上,一旦去了穷乡僻壤,说不准这辈子都回不来了。

    但李辅圣作为顶级的膏粱子弟,自然没这种顾虑,他下了地方,唯一的目标就是多多立功,多多做事,积累经验,京城这边会自然而然的提拔他。

    李辅圣颇为欣喜的离开,李显穆坐在堂中,缓缓饮着茶,目光闪烁,面对渐渐长大的皇帝,以及渐渐聚拢在皇帝身边的那些人。

    他第一次生起了一丝难以掌控的感觉。

    “少年的皇帝、年长的权臣。”

    李显穆摊开手,这双手已经渐渐开始苍老,上面渐渐爬上了皱纹,前些时日,他的头上出现了一根白发,虽然直接被拔掉了,但他却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了。

    “老了。”

    该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

    一个能够守住他基业的继承人,一个能够继往开来的继承人,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嫡长子李辅圣的身上。

    高居于九天之上的李祺自然听到了儿子的这一声叹息,在他眼中,李显穆虽然开始苍老,可生命之火依旧非常旺盛,以当前的生活之火来看,活到八十岁不成问题,还远远不到生命的末期。

    起码。

    因为皇族的寿命难以改变,李显穆盘算了一下朱祁镇的寿命,李显穆熬死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两个,不成问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