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管什么想法,先了解一下再说。” “成了最好,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 耿卫东都这么说了,赵光明自然没有意见。 很快的,一汽这边就行动了起来。 …… “社长,这几个月华夏那边汽车行业非常的热闹。” “世界各地的汽车巨头都纷纷在华夏成立合资公司或者销售公司,看好华夏汽车市场的发展。” “我们之前也安排了人去调查考察,觉得华夏市场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金成刚作为现代汽车的销售负责人,对于隔壁邻居这个人口最多的市场,一直都是高度重视。 但因为特殊原因,高丽跟华夏现在的关系还比较特别。 双方都还没有建交呢。 “你觉得我们也必要去华夏设立合资公司生产汽车?” 郑世勇很聪明,一下就听懂了金成刚话里面蕴含的意思。 “是的,我听说金瓦台那边跟华夏洽谈的事情已经基本上有结论了。” “今年估计就会正式的建交,借着这个机会,我们跟华夏汽车厂家成立合资公司生产汽车。” “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现代汽车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的快,但是整体的体量跟后世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金成刚自然是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提升公司的销量。 一海之隔的华夏,自然是他的目标之一。 “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但是我们的产品之前没有在华夏进行销售。” “突然之间在那边建成生产汽车的话,到时候销量很惨淡怎么办?” 郑世勇这么一说,金成刚立马就说道:“我觉得销量应该不会特别的差。” “华夏的许多消费者,现在对于国际品牌的认可程度很高。” “哪怕这个品牌之前大家都没有听过,但是只要适当的宣传一下,就很容易获得认可。” “这一点跟我们国内的情况是恰恰相反。” “像是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国产的蔬菜水果都是高端的代名词,进口的反而没有那么好。” “但是在华夏那边,进口货就意味着是高端产品。” “趁着这个认知还没有什么变化的时候,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我觉得是很合适的。” 金成刚对华夏市场的研究,显然也是有段时间了。 要不然也说不出这种一般人无法意识到的东西出来。 “之前倒也不是没有华夏的汽车厂跟我们接触,不过双方并没有深入的去交流。” “既然你觉得现在时机比较成熟了,那就好好的谈一谈。” “看看哪些合作伙伴才是最适合我们的。” 郑世勇这么一说,金成刚松了一口气。 这个事情,有眉目了。 “社长,干脆下个月我去华夏考察一下吧。” “一汽、沪上汽车集团、首汽集团之前都有跟我们接触过。” “我觉得公司就优先从第一批跟我们接触的厂家里头筛选合作伙伴。” 金成刚准备尽快的把这个事情给落实下去。 现在开始谈判,在今年内正式的成立合资公司,估计明年才会有产品开始销售。 这个节奏还是可以接受的。 再晚的话,他觉得也许就错过风口了。 到时候想要起到同样的效果,需要耗费的代价也许就更高。 这是金成刚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再说了,已经有那么多的国际汽车巨头都冲进去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算是帮助现代汽车做了一些验证。 这条路的风险很低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