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廷议-《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3)页
奉天殿,诸臣廷议。
左侧坐着内阁大学士、以及与军事、后勤相关的诸部尚书,右侧坐着三大营一众公侯将军。
殿中的气氛甚是怪异。
皇帝方才一亲政,就打算对麓川动刀兵,不免让人有些不安与怀疑。
“如今朝廷对麓川的大概处理方法,便是以黔国公府以及岷王、蜀王、楚王等为主,实行常年累月的打击,不动大刀兵,让麓川处于疲于奔命之态,最终使其屈服。”
作为内阁首辅,李显穆向皇帝宣讲自己对待麓川的战术。
李显穆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切断大明和麓川的生产物质输送通道,让麓川自己生产、消耗,有点像是后世的经济制裁。
这还不算完,李显穆不用大军进攻,而是用精锐去破坏麓川叛军势力的生产基地,上游堵水、上游放毒,放火烧山,这都是最基本的,藏在山沟沟的里面的田地,洒上毒土,一桩桩一件件,每年都破坏一部分,然后看着它可供养的人口渐渐变少,自然内部就会生乱,就这样一刀一刀的把它磨死。
这实际上相当于一场持续数十年的种族灭绝,看起来温柔无力,但绝对比那什么吹出来的“犁庭扫穴”厉害的多。
朱祁镇自然是不太懂这其中道道,李显穆也不可能将其中毒计这样堂而皇之的道出。
毕竟他不是陈平、贾诩这样的毒士,这样的名声不太好。
听李显穆说完后,朱祁镇立刻问道:“元辅,麓川不过是弹丸之地,民不过数十万,军不过数万,与我大明相比,不过萤火之光和皓月争辉,只要我大明天兵一到,其必然灰飞烟灭,如同昔日的安南一般,为何这么多年,一直都不曾剿灭呢?”
言语之中带着明显的质疑。
殿中其他人皆若有所思,都看出来了皇帝胸膛之中涌动的好战之心,以及迫不及待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思。
勋贵等自然是比较欣喜的,从仁宗皇帝开始,这十几年朝廷都没有好好打过仗,重心一直都放在内政身上,让他们这些将军非常不满。
年轻的军官可是非常渴望功勋的。
如今年轻的皇帝上位,既然有通过军事来积累威望的心思,那他们必须要助推一把。
李显穆扫了那些武将一眼,眼中并没有太多情绪,众人却感觉有股寒意闪过,纷纷低下了头。
李显穆自然不是那种极端废武派,文武并重才能傲然于世。
但军事必须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将军们为了功绩去打仗。
比如汉武帝前期打匈奴是必须的,但是漠北之战后,就没必要继续那么打,以及打西域是正确的,但故意去南边挑事打仗就非常不应该。
好大喜功。
国家经济都打崩了,还要为了没必要的战争去打,那实在是不应该。
李显穆在这方面的偶像是唐太宗皇帝李世民,打仗全都是为了政治服务,能不打就不打,实在要打也一战而决,而且是压战争成本的超级高手。
贞观年间打了那么多奔袭数千公里的灭国战,国内还能创造贞观之治,人口大幅恢复,坐二望一的超级皇帝,名不虚传。
“回禀陛下,麓川情况比较特殊,如果麓川是平原地区,微臣自然早就命朝廷大军出击,将其夷为平地。
安南便是因为有大片的平原,能够产出粮食,所以当初微臣力主消灭并纳入我大明。
并且安南如今能归为我大明国土,也是经历了数次反复,直到微臣提出从海路运粮,以及在安南建立港口,设立海军都督府、建立海上卫所,大明不用每次都从京城千里迢迢调兵,于是才得以控制。
即便如此,我大明控制的比较稳定的地区,也都在靠近沿海,在安南的山中,依旧有大量不服从我大明管制的土民。”
李显穆不疾不徐的给朱祁镇解释了安南的情况,朱祁镇觉得有些尴尬,不由自主的望向了王振。
听李显穆提到海军都督府,对面的那些武将勋贵有些不自在起来,这就不得不提大明如今有两套军事体系,一个是五军都督府,一个是海军都督府。
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同寻常。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