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满-《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3)页
一下了朝,方一出宫,就有许多人围在李显穆身边,焦声道:“元辅,您怎么能同意陛下征讨麓川,那破地方不是白白用人命去填吗?
打麓川还不如让皇帝去北征,起码死不了那么多人。”
朝中除了利益相关的武将外,大多数文官都是反对征讨麓川的,这也是李显穆麓川政策能顺利执行的原因。
征讨草原最多就是浪费粮草、后勤辎重,那些蒙古人根本不敢正面和大明军队对抗,但打麓川,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江河,都是要人命去填上去的。
李显穆闻言一摊手,叹气道:“诸位又不是不知道,已经劝谏过了,所有方面原因都说了,陛下一意孤行,不听能怎么办?
他才刚刚亲政,难道第一件事就全面否定他吗?
那岂不是太过于狂悖了?”
于谦如今已经高升反贪总司尚书,从二品的大员,在王艮去世后,正式成为心学正统派的大佬之一。
闻言顿时有些对皇帝不满,抱怨道:“大明有千万种事务可以给陛下练手,为何陛下非要选这件事呢?
难道大明将士的生命,就这般不值钱,是随意可以被消耗的吗?”
周围人闻言尽皆沉默,而后才纷纷表达着自己的不满,目光则纷纷望向了李显穆。
李显穆环视众人,又叹了一口气,“都做好自己手中的事,尽量让陛下能够成事,其他的怨怼之言,不要再说了。”
说罢,李显穆转身上了马车,离开这里。
于谦等人有些傻眼,又想到元辅的无奈,回头望向宫中,心中更是不满,“元辅历经五朝,乃是四朝重臣,这天下事,没有元辅不知道的、没有元辅会做错的,陛下如今和元辅意见相左,怕是此事不好收场,只是可怜我大明将士啊,要白白死在那崇山峻岭之中了。”
有人已然觉得不妥,拉了拉于谦的绣袍,低声道:“这是在宫门前,还是少说些吧,万一隔墙有耳,那可就不好了。”
于谦眉眼一暗,到底不是腐儒,微微颔首,一群人当即立刻各自上车离开,但方才所凝聚的那种不安的氛围,却依旧不曾消散,盘桓在皇宫上空,愈发阴沉。
于谦等人自然不知道,方才发生在宫门前的对话,很快就通过王振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陛下,奴婢实在是听不下去了,他们甚至说,既然元辅已经劝谏,陛下就不该坚持,只要内阁出了票拟,陛下就如同往常,当个人形印玺即可,又何必要有自己的想法呢?”
王振跪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试图挑起少年皇帝最敏感的那根弦。
他成功了。
刚刚觉得自己大获全胜的朱祁镇,顿时怒意勃发,只觉李显穆如同一座大山、如同悬在头顶的天,压的他简直喘不过气来,仿佛这大明诸事,根本就不需要问过他这个皇帝,只要有李显穆就可以了。
是。
他承认,李显穆的确是有能力,但自古以来那些权臣,就没有一个能力差的,皆是千古名相,功绩累累。
可这功绩的背后,是儿皇帝、是傀儡皇帝!
他,朱祁镇,正统皇帝,绝不要做那傀儡印章皇帝,他要成为太祖太宗皇帝那样的圣君,要如同他父皇一样,威压北虏、横扫南蛮,让列祖列宗都知道,他朱祁镇,不是没用的孬种,而是朱家的好汉!
李显穆能做成的事,他也能做的成,而且能做的更好,今日之事,让李显穆对建功立业的心思更增长了几分。
厉声道:“竟然如此小看朕,王先生你说的对啊,没有功绩的皇帝,就会被臣下看不起,元辅是朕的长辈,教训朕也就罢了,其他人竟然也如此轻视朕。
不就是还把朕看作稚儿吗?
不就是认为朕还治理不了这个天下、处理不了那些棘手的问题吗?
麓川他们都不敢碰,那朕偏偏就要做成这件事,让举朝都知道,朕才是大明天子,无往而不利!
到时候倒要看看,他们还怎么在朕的面前,大言不惭!”
“陛下圣明!”王振谄媚笑道:“如今有不少官员对陛下掌权甚为欣喜,此番征讨麓川,他们也积极参与,这些都是忠臣,陛下若是用之,必然能大获全胜。”
“哦?”朱祁镇有了兴趣,这么快就有人开始往他这边选边站了,“都有什么人?”
王振先是说出一片勋贵人选,朱祁镇没太在意,勋贵本就是皇室的基本盘,而后王振又道出十九部的尚书,以及十九省的巡抚,这下朱祁镇来了兴趣。
第(1/3)页